智能哲學:如何判斷一臺機器是不是人工智能?
本文首先弄清楚這些似乎簡單的問題為什么這么難,在這個基礎上才可能去理解“算法”、“人工智能”等概念的性質和本質。
題解
按照丘奇-圖靈論題,“計算機是人工智能嗎?”這個問題與下例問題等價:
算法是人工智能嗎?
圖靈機是人工智能嗎?
我們可以作“是”和“不是”的情況分別進行考慮:
計算機是人工智能嗎?
如果回答“是”,就無法回答下一個必然問題:為什么會有與計算機不同的“人工智能”的廣泛觀念和事實?
如果機器回答“不是”,那末這個不同于計算機的人工智能又是什么?
這種提問和回答都要求對計算機和人工智能進行基本性質的比較和判別,這不是簡單分類的問題,在商店、家中可以隨習慣而定,但在生產、研究的前沿技術領域和戰略決策的認知觀念上,要求對問題的進行本質性的判斷,這些問題的提出和回答牽涉到算法、計算機、圖靈機、丘奇-圖靈論題、“判定問題”、“圖靈檢驗”等基本理論,實際上要求把可計算性理論,不確定性理論和人工智能統一在一個更大的平臺上進行考察、研究,這種關于問題本質的研究是科學理論和哲學上的困難問題。
比如的希爾伯特第十問題,圖靈以“圖靈機”的構造過程完滿回答了,這個問題的提出和解決就是計算機時代進步的深層動力,現在,對計算機與人工智能的基本性質和關系的判斷同樣會有深刻的影響,在這種高度上理解,“圖靈檢驗”就具有希爾伯特-圖靈機的“判定問題”類似的意義和價值,本文以智能哲學的角度提出和分析這些問題。
計算機與算法:丘奇-圖靈論題
計算工具是人類所有工具中特別的一種,古老又新潮,它的物理工具性與抽象形式緊密纏繞,以前只有一個直覺的觀念:計算是機械步驟,現在又有一個丘奇-圖靈論題:計算機是“算法”。
當你兒時數手指頭的時候,你就是在用算法了,雖然今天我們以電子計算機代替了手指頭,算法的性質并未變,而且,我們卻仍然難以回答“什么是算法?”這樣的問題。人們認為數學家和科學家都是聰明的人,更何況是偉大的數學家和科學家,他們之中對這個問題聰明的回答就是那個丘奇-圖靈論題,這似乎有些“皇帝的新衣”的感覺,我們都只看到計算機,我們不知道什么是算法,當你數手指頭時,是在用算法,但手指頭不是算法,現在我們可以說,軟件是算法,但與機器何干?
因此面對“人工智能”時,我們只是同樣在問,機器中的“智能”與人腦袋中的智能都是算法嗎?這些問題的一個關鍵性質“算法和人工智能究竟是基于語法的還是基于語義的?”就是哲學、邏輯學、語言學、計算機和人工智能等不同領域中的共同的基本問題,這個問題令人困惑在于物理形式與抽象形式相互緊密纏繞,層層交織。丘奇—圖靈論題脫離不了這種直覺性質:我們知道皇帝穿了龍袍,但是我們看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