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智能制造網 企業動態】2015年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結合,促進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ITFIN)健康發展,引導互聯網企業拓展市場”,2016年3月大數據提升至國家戰略被寫進“十三五”規劃中,由此可見,如今大數據已經成為移動互聯時代各國政府及企業(互聯網和傳統企業)關注的焦點,成為提升政府社會治理能力及企業轉型發展、創新變革的一種工具。
電信運營商被公認為是除移動互聯網外具有豐富數據金礦的行業,而中國聯通作為四大運營商(中國廣電于2016年5月5日獲取運營商牌照)之一,具有4億用戶,其龐大的用戶群體每日生產出龐大的數據資源,而數據是企業重要戰略資產,通過全面聚合、深入挖掘、應用、打造企業差異化競爭力。筆者作為電信行業的資深從業者,有幸參與或目睹了中國聯通大數據從無到有、從有到建設成除BAT外國內大的大數據集群的整個過程,接下來筆者就講一講我所了解到的聯通在大數據方面的建設及應用服務情況。
中國聯通在大數據方面的建設情況
1、從無到有
中國聯通對大數據的探索源自于2010年中國聯通數據大集中策略的提出。而筆者于2011年進入乙方公司服務于中國聯通集團。那時,面向集團各業務部門的服務工作還是基于傳統的服務模式,如臨時數據提取、BI報表及經營分析系統(DSS)等,其服務對象主要是集團公司決策層及市場、集客等核心業務部門,彼時中國聯通對大數據僅僅處于探索研究階段。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更迭發展及數據作為資產的重要性得到越來越多行業專家的認可,中國聯通于2012年組建全國數據中心,開始啟動數據大集中計劃,這標志著中國聯通正式啟動大數據的建設工作。經過一年的努力,中國聯通成功將大數據和Hadoop技術引入到“用戶上網記錄集中查詢與分析支撐系統”,并且部署了4.5PB的存儲空間,系統每天處理700億條上網記錄,這意味著中國聯通已經具備了基本的大數據服務能力,實現了大數據的從無到有的突破。
2、從有到大
中國聯通CTO范濟安總經理曾表示,“2014年稱之為中國聯通大數據元年”,這是因為,從2012年組建集團統一數據中心到2014年,經過短短的兩年建設,中國聯通在大數據平臺建設方面實現了零的突破,經歷了大數據管理從無到有的過程,構建了國內除BAT外大的大數據混搭平臺,集群規模達到了1300節點,實現了日均30TB、3200億條數據處理能力。此時,中國聯通大數據平臺已經對內及對外行業應用提供了服務支撐,中國聯通已經嘗到大數據在推動企業轉型所發揮的巨大作用,因此,中國聯通在“2016年中國通信行業云計算峰會”上公布了其大數據平臺三年規劃,即2015年規模是2000個節點,存儲的容量是20PB;2016年目標4400個節點,存儲量達到150PB;2017年將達到6000個節點、220PB。未來,中國聯通在大數據方面的建設目標,構建能力開放平臺、推動大數據產品化、變數據為資產,通過大數據平臺實現對內對外的服務支撐能力,為大數據應用創造更大價值。
中國聯通在大數據方面的應用服務
中國聯通在大數據方面的應用服務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其一,助力企業經營轉型,實現精細化營銷;其二,轉變服務模式,提升用戶感知;其三,重點開發創新應用,掘進數據資產,發展增值業務;其中前兩個方面更側重于對內應用,第三個方面側重于對外應用,接下來,我就簡單講一講這些對內對外應用的具體案例及帶來的價值:
1、大數據對內應用
案例一:2014年巴西世界杯期間,推出“沃+視頻”
2014年巴西世界杯期間,中國聯通劃時代的推出“沃+視頻”。該產品是面向聯通4G/3G用戶推出的定向流量產品,向用戶提供新、IN的世界杯資訊,并提供世界杯64場球賽的現場直播和超過300小時的精彩集錦。它不僅打破了傳統的流量計費原則,精細化的定向流量更顯示出網絡服務的精細性和專業性,并且隨時隨地看世界杯直播。那么這款產品正是中國聯通大數據對內創新應用的一種體現,其利用大數據能力,通過精心策劃、定位、營銷,并且營銷命中率高于常規營銷的7倍。
案例二:“517”網購節
中國聯通自2012年開始在業內舉辦網購節,成為提出“電信行業網購節日”概念的運營商,至今已連續舉辦5屆。2016年第五屆517網購節,活動主題:沃4G+風暴,活動的一大特色是借助大數據優勢,“千人千面”體現老用戶關懷。
案例三:存量經營
移動通信市場趨向飽和,運營商之間的競爭趨于白熱化,再加上互聯網公司對傳統業務的沖擊,中國聯通自2014年開始提出增強移動互聯網時代獲取移動寬帶用戶、維系保有用戶能力。那么,強化存量用戶維系保有靠什么?維系要先找到維系的目標用戶,中國聯通利用大數分析建立不通類型的用戶評估模型,為客戶維系工作提供了目標客戶群及營銷策略、推送手段與渠道。舉例,穩定度模型,通過特定的算法,分析用戶穩定度的情況,將用戶按照穩定度等級分為高、中、低,對這些用戶進行有目的有區別的挽留工作,降低用戶流失風險,提高維系成功率,降低維系成本。大數據模型還從產品維度出發,分析高風險離網人群的通信行為特征,找到離網用戶與產品套餐的關系,定位重點維系用戶及維系策略。例如找到單卡用戶中適宜簽轉合約的客戶群,針對單卡中目標客戶群進行合約推薦,續約率高提升5倍。再例如,終端適配模型,依托大數據支撐服務能力,掌握用戶換機頻率,鎖定不同用戶的終端訴求,為換機時機預測提供數據服務支撐。通過用戶歷史使用終端品牌、型號等數據以及用戶業務使用價值數據,分析用戶終端偏好情況。分析不同類別用戶終端變更規律,掌握用戶終端變更趨勢,為用戶智能化匹配傾向終端。總之,中國聯通依托大數據平臺的服務支撐能力,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存量用戶經營體系,為聯通的用戶及收入保有提供了堅實的數據保障。
聯通在大數據的對內應用上面遠不止以上提到的內容,無論如何,大數據在聯通對內應用上發揮的價值是顯而易見的,大概可以歸納如下3點:
提升內部管控:運營商全面掌握企業大數據資產,實現企業管控、績效考核、資源優化、信息協同等能力
·輔助經營決策
·洞察業務現狀
·推動業務營銷
·挖掘產品商機
優化客戶感知:運營商用大數據為終客戶工作生活學習娛樂等帶來便利和享受,反過來促進運營商的業務發展
·推送貼身產品
·提升上網體驗(如機網卡匹配)
·豐富產品信息
·加強使用粘性
助力一線營銷:運用大數據發揮產品營銷價值,為企業一線員工提供更全、更準、更快的營銷數據和決策支持能力
·營銷策劃
·全景客戶視圖
·實時智能決策
·場景化營銷維系
2、大數據對外應用
案例一:沃指數產品
2015年12月15日,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在浙江省嘉興烏鎮召開。中國聯通于會上發布了一款全新的行業綜合評價產品——沃指數,該產品以中國聯通全樣本大數據平臺為基礎(數據來源于中國聯通全部移動用戶上網日志(不含Wi-Fi)),利用海量、實時數據處理能力和多維度指數分析,洞察細分市場及垂直領域的熱度及發展趨勢,為政企客戶和公眾提供可定制化的信息和數據服務。據了解,“沃指數”產品體系包含行業指數和市場洞察兩部分。其中,行業指數是綜合各類指標,通過多方面反映行業屬性特征及變動趨勢的一種綜合指數,當前包括旅游指數、戶外媒體價值指數、投資指數、信用指數、金融指數、APP指數、終端指數、交通指數等。行業指數可以作為行業發展指導決策依據,也可以為公眾提供生活服務選擇指南。市場洞察是基于客戶個性化需求而研發的各類大數據信息整合模型,能夠對客戶品類市場的需求、競品情況、消費者整體行為或分化特點等信息進行系統收集和綜合分析,從而幫助客戶識別并把握市場機會,實現經營目標。
案例二:營銷平臺
依托大數據平臺,建立營銷平臺,以組合的模式,定制租戶專屬標簽,生成目標客戶群,支撐合作伙伴進行營銷策劃的營銷服務平臺,目前已面向保險、廣告等行業提供服務支撐。
案例三:征信產品
在征信領域,中國聯通有全面信息大數據資產,在保障用戶隱私安全的情況下,提供征信服務,為專業化研究機構提供信用信息的共享服務。舉例,用戶身份核實,金融機構,銀行,第三方支付機構及第三方個人征信機構等,他們拿到用戶的授權,需要驗證用戶身份證號碼和手機號碼直接的關系,項服務是身份核實,用于用戶姓名身份證號碼電話號碼的匹配驗證。
案例四:智慧城市
中國聯通于2016年1月份與西班牙電信成立合資公司“智慧足跡數據科技有限公司”,合資公司依托中國聯通的網絡以及基于位置的技術,結合西班牙電信在“智慧足跡”等大數據服務方面的技術,共同在中國提供大數據應用服務。據了解,“智慧足跡”利用匿名、聚合、外推的網絡數據,經過高度自動化和深度降噪處理,快速提供有價值的位置和軌跡洞察服務。該業務在中國可廣泛應用于交通運營與建設、城市規劃、旅游管理、公共安全、金融風控、商業地產與零售分析、商業咨詢和宏觀數據統計等領域。“智慧足跡”產品將進一步完善中國聯通在大數據領域的市場布局,并提高中國聯通在大數據領域的市場影響力。
當然,聯通大數據對外應用也遠不止于上面提到的四個案例,還包括像互聯網金融行業、企業行業、商圈選址等均有成功的案例。此外,向更廣闊領域的拓展與對外合作也是中國聯通大數據的一個重要方向。
雖然,中國聯通在大數據建設方面遠于其它運營商,但是中國聯通在后續大數據建設及應用方面也面臨諸多挑戰,如深化對內數據服務要求聯通的數據存儲周期更長、數據采集范圍更廣,深化對外數據服務對數據安全管控要求更高等。無論如何,在當今的大數據云計算時代,在面臨挑戰的同時,中國聯通也迎來了企業轉型發展的良好機遇,在這里也祝愿中國聯通在大數據建設及應用方面取得長足的進步為企業經營發展及對外服務提供數據資源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