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動離合器COREMO E4-NA1976 蝶形剎車片 水泵制動器
中國制造2025實施落地 開啟“互聯網+工業”序幕
但同時,也預示制造行業將迎來技術升級的激烈競爭,也將給制造業帶來新的挑戰。而我國當前工業是一個并行階段,工業2.0補課、3.0普及、4.0示范。其中,工業2.0補課主要是指補上工業基礎能力、質量品牌、標準化等。工業3.0普及,主要是指向不同地區、不同行業普及自動化。工業4.0示范則是通過智能制造試點、智能制造工程來起到示范的作用。
一年前,我國出臺了《中國制造2025》這一未來10年制造強國建設的行動指南和未來30年實現制造強國夢想的綱領性文件,全面開啟中國制造由大變強之路。《中國制造2025》實施一周年初見成效,但建設制造業強國任務艱巨繁重。
根據梳理發現,一年以來,已經有江蘇、廣東、福建、四川、甘肅、安徽、北京等25個省區市陸續出臺了具體的地方版中國制造2025實施戰略和行動計劃。此外,大連、哈爾濱、南京、蘇州、東莞等30多個城市也紛紛出臺了各自的中國制造2025實施措施。從內容來看,各地普遍形成了轉向裝備制造、產業升級的發展思路,整體上圍繞《中國制造2025》提出的重點發展領域,但是也依據自身情況,側重點有所不同。
尤其是,江蘇、浙江、廣東、山東等東部制造業發達地區除了《中國制造2025》提出的先進軌道交通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和船舶、新型電力裝備、航空航天裝備等重點發展領域之外,還提出重點發展機器人、增材制造、工業互聯網等智能制造產業,以及“互聯網 ”相關產業。
例如,江蘇發布的《中國制造2025江蘇行動綱要》確立了重點發展集成電路及專用設備、網絡通信設備、智能制造裝備、先進軌道交通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和船舶、新型電力裝備、航空航天裝備等15個產業,并提出力爭經過10年努力,讓江蘇制造業在“中國制造”中走在前列,若干重點行業和重要領域達到國內、世界先進水平;浙江出臺的《中國制造2025浙江行動綱要》提出,打造全國的機器人應用示范基地,積極發展數控機床、增材制造裝備、專用和特種制造裝備、智能成套裝備電子、智能可穿戴設備。
8月18日,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工程院、新華社和寧波市政府聯合在工信部新聞發布廳召開“中國制造2025”城市試點示范新聞發布會,宣布寧波成為全國“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之所以選擇寧波作為示范試點城市,我認為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首先,寧波擁有地緣優勢。地處浙江東部沿海,是長三角經濟中心之一,也是全國重要先進制造業基地,能夠在區域內繼續發揮輻射帶動作用。
其次,寧波也同樣具備扎實的制造業產業基礎,尤其在新材料、核心零部件等方面具備優勢,在全國乃至范圍內擁有較強的競爭力。2015年寧波工業總產值達13756.6億元,在全國副省級城市中排名前列,位于全省位;而且產業發展戰略定位清晰,在工業化與信息化深度融合、名企培育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績,有16家企業進入中國制造業500強。“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花落寧波,無疑將使寧波得到更大的政策資金和項目扶持。中國工程院也將為試點示范城市提供針對性的研究咨詢和智力支持。寧波在浙江、在全國實現制造業轉型升級,也會為其他城市提供示范和帶動的樣本。
隨著中國制造2025試點城市工作的推進,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地區的多個城市(群)都將陸續展開,工信部相關政策、專項資金、工業強基等五大工程的實施資源將會優先支持試點示范城市。
中國制造2025的落實也將有效帶動供給側經濟結構調整。我想,供給側改革主要是指供給側,也就是工廠生產制造角度的改革,主要是提升質量品牌、解決產能過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