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智能制造網 技術前沿】Divergent Microfactories的老板Kevin Czinger認為他的
3D打印Blade超級跑車,一款在全世界3D打印汽車中排前25名的汽車,為汽車廠商提供了一副藍圖,并將“扁平面板”生產模式引入汽車業。
3D打印Blade超跑
Czinger是Blade的設計者,該跑車關鍵的地方在于一個由碳纖維管制成的模塊化底盤,碳纖維管被插入70個3D打印鋁制連接點里。這些連接部位以及輕量的碳纖維車身賦予了Blade一個堅固的結構,這也意味著Blade可在Czinger所構想的500萬美元的微型工廠里組裝。微型工廠會建在客源地,這將減少運輸費用和生產過程中的排放量。
為了提供一輛Blade超級跑車,Czinger的公司所需要做的就是將碳纖維管、連接部件和可分拆的車身面板運送至世界各地的微型工廠。這些部件會被打包成一個扁平套件,實質上就是一個升級版的樂高套件。到后,當地的3D打印店可以生產這些部件,從而徹底去除運輸環節。如果這些真能實現,那會大大減少汽車對環境的影響。簡單的模塊化結構意味著Blade不需要高度熟練的工程師來組裝,經過基本的訓練,一個合格的機械師可在30分鐘內把底盤組裝好。
3D打印Blade超跑
如此短的裝配時間可能會改變
汽車行業的整體面貌,并為精品店乃至主流制造商鋪采用該工藝上鋪平道路。CSA集團已經與Divergent Microfactories簽署了合作協議,研發顧問Altran也對其進行了投資,終,Divergent Microfactories想用3D打印改變傳統的汽車制造業。
“在Divergent Microfactories,我們已經找到一種新的汽車制造方法,該方法可能會大幅減少資源使用和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污染,”Czinger說。對于Czinger而言,Blade超級跑車只是一個開始,他們已經在開發一種轎車式的輕型卡車,所以大家將很快在Czinger迅速擴大的陳列室里看到一個完整的輕量級碳纖維汽車系列。
Blade的底盤重61磅,而傳統的鋼制底盤重達1000磅。全車重量為1400磅,比類似超級跑車輕50%,這使其比同等汽油車少用了約66%的燃料,甚至還影響到它在路面上的磨損量。Czinger強調,Blade比市面上的其他鋼制汽車更堅固,并且速度還異常快。它有一個四缸、700bhp的雙燃料發動機,既可以使用汽油,也可以使用壓縮天然氣。這款輕量的機器能在2.2秒內達到60英里/小時的速度,其功率重量比是法拉利的兩倍多。
3D打印Blade超跑
Blade異樣的外觀非常吸引人,如果Czinger能把這款車投入實際生產,并實現他一年10000輛的目標,那么他可能會在該汽車的未來版本上嘗試更多的3D打印元素。目前,Blade上只有一小部分是3D打印,如果Czinger和他的團隊打算進一步使用增材技術,這一點會改變。
有趣的是,Czinger透露說Blade的車身面板完全可以根據客戶的喜好來定制,并且幾乎可用從碳纖維到氨綸纖維的任何材料。雖然Blade將因頂部的改變而失去一些氣動效率和潛在的一點速度,但所有來自底盤的結構剛度允許客戶隨意嘗試不同的面板材料。
在增材制造業,大規模定制正在成為一個越來越重要的方面。如果Czinger能為客戶提供完全定制的3D打印車身,并在當地增加生產工廠,那么Divergent Microfactories將會擁有一款吸引力的產品。
(原標題:3D打印超跑Blade將“扁平面板”化生產模式引入汽車業)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能制造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智能制造網”,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9719789;郵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