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智能制造網 名家論談】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有這樣的經驗:一個物體往往要有三個支點才能保持穩定,而對于大數據產業的發展,孫陶然認為也是如此。
拉卡拉董事長 孫陶然
拉卡拉,擁有著十年的個人支付和跨行金融業務,積累了億級的海量電商、金融、征信,以及線下商戶的日常經營數據。生產和管理的數據量不僅龐大,更對數據的安全、質量有著極高的要求。那么,作為拉卡拉董事長,孫陶然又是如何"玩"轉大數據,看待這個產業未來的發展呢?
不久前,在"加快大數據中心一體化進程o2017北京峰會"上,孫陶然談到了國家大數據一體化戰略落地以及中國大數據產業未來發展的趨勢,同時他結合自身企業的大數據應用情況提出了讓產業健康穩固的"三個支點"。
支點一:術道結合,打造"產品"
孫陶然表示:北京供銷大數據集團提出的"道與術"的理念,在發展相關產品應用時,同樣非常重要。無論是用大數據來幫助客戶做產品推廣和營銷,還是借助大數據評估企業的信貸信用,大數據對我們而言都是一種工具,但應用的本質是產品。我們要深刻理解大數據時代順昌逆亡的道理,牢牢把握客戶的需求變化,只有這樣才能做出正確的產品。大數據不僅可以幫助企業制造出更加貼近消費者、深刻理解其需求的產品,企業利用大數據還能把產品推銷到有需求的消費者手里,從而成為"爆品"。
好的應用產品,是大數據產業升級的重要支點之一,孫陶然領導的企業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的結合,已經從傳統的樣本調查進入到社會化聆聽階段,通過對"人"的互動數據、交易數據、行為數據等多方面進行關聯分析,對"人"的洞察維度越立體,對潛在需求了解愈加透徹,也就越有機會制作出真正的產品。
支點二:一體化落地,需要"國家隊"
2016年10月,明確提出 "建設全國一體化的國家大數據中心,推進技術融合、業務融合、數據融合,實現跨層級、跨地域、跨系統、跨部門、跨業務的協同管理和服務"的要求。這為發展全國性的大數據中心建設指明了方向,同時也是我國大數據產業不斷提升的重要支點。
針對大數據一體化戰略,孫陶然認為:每一個企業自身都擁有大量數據,但沒有良好的大數據技術平臺,企業就很難將這些數據價值變現。以拉卡拉為例,由于其數據的需求是建立在征信和金融上。每天有超過6萬條申請在線上提交給拉卡拉互聯網小貸公司,需要結合大數據與人工智能,快在30秒之內判斷是否可以提供信用貸款,以及可以提供多少額度。這對于數據的規模、質量和安全要求都非常高。
同理,任何一個行業和領域都會產生大量的數據,而只有對這些數據進行融合、統計、分析、挖掘,才能創造出意想不到的價值和財富。但要在更廣闊的領域將數據變成富國強民之力,僅憑市場化的企業難以做到,也是不經濟的。一方面單一企業獲取不了如此龐大的數據源,另一方面也會增加企業大數據技術落地的成本。而借助SinoBBD這樣的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國家隊",能夠全面降低企業建設大數據平臺成本,更能確保數據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支點三:打破"孤島",共建"生態圈"
信息融合、數據共享是大數據建設的關鍵詞。但由于諸多原因,企業之間、部門之間、地方之間、行業之間,均存在無數個"信息孤島"。那么,大數據一體化從哪里入手來攻克"信息孤島"呢?
對此,孫陶然表示:大數據中心發揮的是"黏合劑"作用,大數據建設和發展過程中有很多的事情需要國家和"國家隊"來做,一體化戰略落地能夠惠及到更多的企業,讓他們不為平臺的建設和穩定性擔心,不為數據安全風險困擾。這樣就能把相關數據有效地聚合在一起,讓數據價值得以爆發式體現,從物理疊加到發生化學反應,這絕不是1+1=2,而是1+1=100。當然,大數據中心不可能包攬所有應用和產品,而是一個健康的生態平臺與土壤,要實現預期的化學反應,成長為一個生機勃勃的"生態圈",還要靠眾多企業協同、配合、共享、創新,讓產業理想終成為現實!
(原標題:孫陶然:大數據產業發展中的“三個支點”)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能制造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智能制造網”,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9719789;郵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