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智能制造網 智造快訊】隨著自動駕駛技術的升級,如今智能網聯汽車已然成為智能手機之后又一個戰場。汽車已經取代手機,將成為下一個計算平臺,這也是國內BAT三巨頭大舉投入的原因。
下一個計算平臺 BAT發力智能網聯汽車操作系統
在過去5年里,中國的互聯網集團百度、阿里巴巴和騰訊競相將利潤豐厚的應用放在智能手機屏幕上。然而,他們現在正將注意力轉向制造智能和聯網汽車——即所謂的在輪子上的智能手機——因為操作軟件將成為汽車市場的下一個戰場。
到目前為止,與上海汽車制造商上海汽車有限公司合資的上海斑馬智行公司已經開發了汽車“操作系統”,其中包括觸摸屏、GPS地圖和其他通常能找到的功能。
斑馬智行汽車軟件系統就是被熟知的“AliOS”,它在上個月改名為“云os車載汽車操作系統”,并安裝在榮威RX5運動型多用途車上。該公司在2016年7月發布的這款車被稱為“世界上首款大規模生產的互聯網汽車”。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到2017年7月,它已經成為中國第六大運動型多功能車,而AliOS則宣稱擁有30萬用戶。
根據一項業主滿意度調查,70%的顧客表示,他們購買了RX5是因為操作系統和大屏幕。明年,斑馬智行計劃向和汽車制造商開放阿里操作系統,此舉類似于谷歌的Android系統開源計劃。
本月,斑馬智行還宣布了與東風-標致-雪鐵龍的合作伙伴關系。兩家公司表示,雪鐵龍公司將于明年推出其首款基于AliOS的互聯網汽車。
斑馬智行執行官施雪松表示,該公司的計劃是“通過阿里巴巴的生態系統和生態數據賦能制造商和終端用戶。”
他說,“娛樂和購物等非駕駛相關軟件很可能很快就會成為汽車吸引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他補充稱:“或許與非呼叫相關的應用程序在智能手機上一樣大。”
該公司的競爭對手騰訊上月宣布與廣州汽車集團成立一家合資企業,兩者計劃如出一轍——“共同打造一個智能、聯網的汽車品牌,具有獨特性和競爭力”。
“許多互聯網公司認為,下一個計算平臺將是汽車,當他們在汽車上擁有操作系統時,他們就有機會擁有這個平臺。”
中國科技集團此舉可能也會讓西方大型汽車集團感到不安,因為它們擔心會失去操作系統和車載應用的控制權。
制造汽車的安全性、環境和供應鏈方面的限制,遠比制造智能手機要復雜得多,這使得汽車行業的幾位高管表達了不愿被“降級”為僅僅是硬件公司的想法。
在中國,這是一個嚴重的擔憂,因為“連通性”可能會越來越多地推動中國的汽車銷售。咨詢公司麥肯錫的研究顯示,當買家在尋找汽車時,軟件甚至會超過硬件質量。
麥肯錫中國汽車行業專家Andy Gao表示:“中國消費者比歐美消費者更為注重連通性,因為與汽車的連通性是他們日常生活的自然延伸。”
麥肯錫在上月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中稱,在接受麥肯錫調查的中國消費者中,有64%的人表示,他們將更換品牌,以便更好地連接汽車,而在美國和德國,這一比例分別為37%和19%。
中國企業也在忙著替代汽車軟件,比如蘋果的Carplay和谷歌的Android Auto,將智能手機與汽車顯示屏集成在一起。
中國的百度在2015年推出了百度CarLife,類似于Carplay,之后推出了DuerOS,百度將其描述為一個具有語音識別功能的人工智能平臺。
然而,百度試圖進入汽車行業的主要努力來自于無人駕駛汽車。該公司的阿波羅無人駕駛汽車平臺包括用于自動駕駛汽車的硬件、軟件和云數據服務。
像AliOS這樣的操作系統并不像自動駕駛軟件那樣雄心勃勃,但仍然為互聯網公司提供了一種將利潤豐厚的應用放到汽車上的重要途徑。
正如Windows和Android是用于個人電腦和智能手機上的軟件的大門一樣,施雪松表示,操作系統將是汽車的互聯網連接基礎,所有的“應用程序”都必須與之兼容。
他說:“互聯網公司將賦予汽車制造商力量。”“但我認為,大型汽車制造商仍將是汽車行業的廠商。”
原標題:西方汽車集團慌了 BAT正發力互聯網汽車操作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