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茶文化”歷史悠久,茶葉產量、消費量都處于世界前列。如今,在政府相關部門、企業、行業組織等多方共同努力下,我國茶葉產品質量穩步提升,但農藥殘留超標仍是行業痛點之一。日前,華中農業大學與中國計量大學團隊合作,提出一種對茶葉中有機氯農藥殘留進行快速有效檢測的新方法。
據了解,我國目前應用于茶樹種植的農藥有多種,這也造成了我國茶葉農藥超標問題復雜多樣。如三氯殺螨醇、氰戊菊酯、滅多威、草甘膦聯苯菊酯、乙酰甲胺磷、氯氰菊酯等都是茶葉種植中被允許使用的農藥。
在我國現行國家標準《GB2763-2016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農藥大殘留限量》中,明確規定了各種農藥在茶葉中的殘留限量。為了保障食品安全,避免問題產品流入市場,對茶葉進行農藥殘留檢測是茶產品生產過程中不可少的一個環節。
在茶葉的農藥殘留檢測環節,通常會將茶葉帶到檢驗室,利用“氣相色譜-質譜法”“液相色譜-質譜法”等方法進行檢測。但這些方法檢測步驟復雜,耗時長、成本高,無法滿足現場檢測或原位檢測需求,導致茶產業缺乏從茶園源頭開始的風險控制手段。
日前,華中農業大學茶學系倪德江教授課題組與中國計量大學團隊合作,提出一種對茶葉中有機氯農藥殘留進行快速有效檢測的新方法。該方法有望在田間實現茶園部分農殘指標快速現場定量檢測,幫助生產管理部門提高茶葉生產的食品安全控制水平,減少消費者的食品安全風險。
據悉,這一現場檢測的方法對茶葉中農藥殘留檢測環境、專用納米材料制備、指紋光譜算法等進行了深入研究,結合納米材料與光譜技術,研發出一套適用于茶葉現場快速檢測的新技術。
該研究團隊在通過其與“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儀”進行比對分析后,發現該技術方案能夠有效檢測目標農殘,在未來具有很好的應用前景。課題組還計劃進行跨學科合作,將新技術進一步整合開發成相關輕型設備,盡快實現技術成果落地,為園藝大產業食品安全服務。
根據近幾年得食品安全檢測結果來看,我國食品安全領域中的農藥殘留超標問題依然較為突出,茶產業也不例外。這不僅不利于消費者的消費安全,更會對整個行業以及茶產品生產企業產生不良影響。這一現場檢測方法的研發,在提高茶葉安全檢測水平的同時,更能幫助行業從源頭管控食品安全。
(原標題:茶葉現場檢測新方法研發 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管控)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能制造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智能制造網”,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9719789;郵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