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資訊平臺,你“感興趣”的文章會、大量地推薦出來,供你閱覽;打開購物APP,你點擊過的商品種類會被推送出來,供你選擇……如今,這類機器算法已經得到了廣泛應用,堪稱是“比你還了解自己”,讓人時而滿意時而無奈。
機器算法只是一項基礎性技術,隨著人工智能之風愈吹愈烈,機器學習、機器識別、生物識別等都開始站上各自的舞臺。人工智能技術商用進程不斷加快的同時,也推動了醫療、交通、金融、教育等多個行業的變革。其中,教育作為國家根本大計,作為中國家長眼中的優先事項,其與人工智能的融合更是備受矚目。
然而,在人工智能加快“走進”校園,機器人等各種智能產品愈發常見的情況下,有些家長開始疑慮:現在都在說人工智能要取代教師,什么教育機器人、陪伴機器人也越來越多,這些“機器人老師”能教好學生嗎?會不會把學生也教成了機器人?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來看看,目前人工智能在教育領域的實際應用情況。
人工智能只是“人”,不是“神”
很多對人工智能不甚了解的人可能會以為,人工智能非常厲害,幾乎無所不能。的確,人工智能可以做的很多。
就教育方面而言,人工智能可以根據學生平時的學習習慣、作業情況和考試成績,智能推薦合適的學習安排和練習題目,實現學習,鞏固薄弱知識點;教育機器人、陪伴機器人可以陪伴學生做題、娛樂,學習更多課外知識和生活常識,充當臨時小保姆的角色;智能攝像頭、安保機器人等則扮演安全守護人,提高家庭、校園的安全水平……
除了幫助學生外,人工智能也可以幫助老師減負。借助人工智能技術,學生們的試卷可以實現自動閱卷,極大提高了批閱效率,節省了老師的體力和時間,還那提供批閱后的大數據報告。這樣,老師就能把時間花在之后的針對性講解等更重要的事情上去,
只不過,即使人工智能可以幫上很多忙,但也遠遠沒有達到大包大攬、無所不能的地步。安排課業,依然需要老師來篩選;照顧與陪伴,依然需要家長的參與;閱卷改題,依然需要老師的把關。當前的人工智能技術水平還處于初級階段,想要當上一名合格的老師并不容易。
簡答點來說,人工智能只是“人”,不是“神”。
此“人”非彼人,人的培養還得靠人
對于人工智能在教育領域的快速普及,不只是家長,一些教育學者和行業專家也有所擔憂。因為每個學生在學習能力、學習方式、自我認知、性格特點等諸多方面都具有獨特性,所以即便是人工智能能夠進行數據分析,也不一定就可以像人類教師一樣做到切實的“因材施教”,“冷冰冰”的機器人老師,也很難關注到學生的個人情緒。
國家一直在提倡,學生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人類有思想、有個性、有道德理念,這些是人工智能很難去識別、計算的。只有德學兼備的人類教師才能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即傳授好知識技能,又兼顧好精神培養。
基于這一情況,人工智能與機器人在教育領域的應用,必須找準定位、明確方向。作為教學輔助手段、教育工具而言,人工智能具備很大優勢,而在實際教育工作中,人類教師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人的培養還得靠人來才行。因此,我們歡迎人工智能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也希望智能教育的發展更好地發揮人的作用。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能制造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智能制造網”,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9719789;郵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