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經濟發展趨勢加速轉變,科技進步日益顯著,人工智能、物聯網、云計算、腦科學、5G等前沿技術相繼由實驗室走向應用道路,推動著各國產業領域的全面發展,成為科技競爭的新高地。在我國,對于人工智能的關注度也不斷提高,其已然上升為國家戰略。

開學季到來 人工智能“走入”校園
2017年7月,國務院正式印發《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要求在中小學階段設置人工智能相關課程,推動人工智能領域一級學科建設,鼓勵高校在原有基礎上拓寬人工智能專業教育內容,設立人工智能專業,盡快在試點院校建立人工智能學院。
在此后的一年多時間里,先后有多份文件發布,響應人工智能進入教育領域。例如,2018年1月,教育部發布了《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語文等學科課程標準(2017年版)》,提出將人工智能、大數據處理納入《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準》新課標。
2019年7月,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印發《北京促進人工智能與教育融合發展行動計劃》,要求推進人工智能素養教育及實踐活動,利用人工智能技術提升基礎教育質量,加快提升教師人工智能教學水平,加快人工智能領域學科專業建設等。
在國家及地方政策舉措相繼出臺的推動下,我國人工智能教育發展受到高度重視。一方面,各類人工智能教材相繼編撰出版;另一方面,各類人工智能知識競賽、技能競賽陸續舉辦;此外,各地高校與中小學校也先后建立人工智能學院或引入人工智能課堂,人工智能走入校園的趨勢日趨凸顯。
目前,正值2019年下半年開學季,人工智能也以各種形式向校園滲透。在北京,人大附中、清華附中等多所學校都開設了人工智能課程,一些學校將實施新課程、使用新教材,引導中小學生加深對于人工智能的初步了解與實踐。
在廣東,9月1日,華南師范大學計算機學院人工智能專業迎來了首批50名新生。據了解,華南師范大學是廣東省內開設了人工智能本科專業的高校,相信這批新生將會以求知若渴的態度,來回饋這難得的機遇。從全國來看,根據教育部公布的新增審批專業名單,一共有35所高校獲得首批“人工智能”本科專業建設資格。
在上海,以世界人工智能大會舉辦為契機,上海市徐匯區教育局主辦了“我們的人工智能大會”、徐匯區小學生“人工智能”項目化學習成果展示等活動。來自徐匯區43所小學的小學生代表們,發揮自己的智慧與創意,打造了一場別具風格的“人工智能大會”。不僅如此,徐匯區教育部門還明確將推動人工智能課程進校園,從而樹立“人工智能+教育”的教育品牌。
可以看出,人工智能進校園蔚然成風,人工智能與教育的融合正從多個方面加速推進。無論是建設人工智能學院、開設人工智能專業,還是設置人工智能課程、使用人工智能教材等,都是人工智能走向應用、走向生活、走向課堂的好體現。
當然,人工智能要想在校園落地生根,還需要“軟硬兼具”。一是要加強教師人才隊伍的建設,在培養教育知識、技能的過程中,著重加強人工智能相關知識的學習和實踐;二是要加快落實部署智慧校園、智慧課堂建設,積極應用人工智能技術來提升教師教學水平與效率,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實效性。如此,“人工智能+教育”才能發揮出應有價值。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能制造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智能制造網”,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9719789;郵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