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伴隨著自動化需求的日益高漲,以及人力成本的不斷攀升,機器人產業迎來了迅猛發展。憑借高效、靈活、穩定的作業特點,“機器換人”不僅能有效節約勞動成本,提高勞動效率,而且還能推動傳統行業的轉型升級,因此各大行業、企業都對機器人應用擁有迫切需求。
尤其在我國,由于勞動密集型產業較為集中,對于機器人的需求便顯得更為龐大。自2013年以來,我國連續六年成為主要的機器人市場,不僅工業機器人銷量和需求量都穩居前列,而且服務機器人與特種機器人應用也在不斷拓展。機器人逐漸成為我國各行各業發展的共同選擇。
不過,機器人的使用需要相當大的投資。作為一種新型智能技術,機器人擁有高額研發成本,這就注定了其應用價格的不菲。很多個人或企業依靠自有資金很難一次性支付購置機器人產品,向銀行貸款又難度較大、期限較短且周期太長。在這樣的情況下,人們想要使用機器人尤為困難。
好在,從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等行業之中,人們也是獲取到了機器人廉價應用的靈感——租賃。租賃經濟作為共享的本質,可以說非常適合機器人。它不僅能滿足普通人單純的日常應用需求,同時也能解決企業大規模應用的資金問題。重要的,其還能促進機器人本身的商用普及。
比如我們以機器人下面的一個細分領域無人機為例。
當前,無人機主要的兩大應用分別是植保和商演,其中在農業植保領域,由于動輒上萬或幾十萬的巨額價格,普通散戶很難承擔。與此同時,個體農戶對于植保無人機的應用基本也就幾個月,全年更多時間處于閑置狀態,一次購買之后不僅利用率不高、支持巨大,而且還要承擔后續維護費用。
而選擇租賃的形式,不僅農戶們的用機成本大大減少了,可以隨心所欲、按照自己需要使用無人機產品,讓用機收益更大化;而且不必再為后續的維護、存放等費心、費力、費錢;除此之外,通過租賃農戶們還能獲得專業的操作知識,對無人機應用更加得心應手,從而大大增加使用興趣。
再看租賃模式對于規模化種植農戶的影響。種植規模更大的農場主或承包商對于無人機擁有強勁需求,但也同樣會受價格困擾。如果花大價錢購置無人機產品,一方面企業用于經營的流動資金會減少;另一方,無人機閑置時的維護成本、用工成本和放置成本也著實不低。在這樣的情況下,租賃無疑幫了大忙。
綜上所述,機器人租賃不管對于個人還是企業來說,都解決了產品價格太高、用機困難的問題,在滿足人們機器人應用需求的同時,也更好的節約了自身成本。可謂一石二鳥、作用顯著!因此目前,我國乃至也是在積極推動機器人租賃的快速崛起,以期通過全新模式推動機器人的加速應用,促進產業成熟發展。
近日,據每日郵報報道,來自以色列和日本的兩家企業便在以色列成立了一家“機器人雇傭中介公司”,據悉該公司可以為工廠提供有人工智能控制的機器人,而且允許工廠按小時租賃機器人費用或按任務完成來付費;同時在我國重慶地區,兩江新區的機器人融資租賃業務已經幫助54家企業完成了智能化改造,投放資金高達近50億元。
國家和企業對于機器人租賃展現出的如此高紅利和高關注,表明其已經成為機器人發展的一個重要風口與趨勢。未來,機器人租賃借助所展現出的重要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有望爆發出無限的發展潛力。不過,在此之前也依然有幾大難題和幾個難關需要我們去攻克,只有破除了這些痢疾,機器人租賃行業才能真正步入正軌。
首先是完善機器人租賃的相關法律法規。現階段,國內尚未形成專門的機器人租賃法律法規,舊有的《合同法》和《企業會計準則》等對融資租賃敘述簡單、具體不明,不健全的法律體系已經日漸不適應機器人租賃的出現和快速成長,圍繞具體業務處理和規范,我國需制定更完善、更詳細的實施細則。
其次是改善機器人租賃的相關信用環境。按照當前我國租賃行業的發展實際,承租人與出租人間因信用問題而爆發的矛盾不少,很多企業租賃之后還租消極,不僅損害了出租人權益,更破壞了租賃行業風氣。在這樣的背景下,機器人加入租賃市場的前提是需要整頓和改善行業的信用環境與風氣。
再次是加大機器人租賃的社會宣傳力度。共享和租賃模式雖然在其他行業廣為人所接受,但作為新事物,機器人本身的普及和應用程度就不高,了解機器人租賃的人就更在少數。鑒于此,不管是政府還是企業,都需要增強租賃意識和理念,加大對社會的宣傳力度,加深人們對機器人租賃的接受程度,推動該模式快速普及。
后是培養機器人租賃的相關專業人才。租賃作為近年來國內蓬勃發展的一個行業,需要大量的金融人才、會計人才來支撐,同時也需要法律人才來保障,而機器人加入租賃行業之后,相應的還需要機器人專業人才參與其中。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國還需要加強和完善人才培養體系,努力通過更多的人才隊伍建設和培養,來讓機器人租賃發展得更快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