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電動(mPower)作為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的動力域部分,主要負責制定汽車電動化解決方案,通過給行業提供充電、供電、電控以及電池管理等零部件,幫助車企造好車。
其中面向基礎充電設施,華為曾先后發布了兩代充電模塊,分別是2016年推出的15KW充電模塊和2018年發布的20KW充電模塊,相關產品已經在國家電網、星星充電、南網電動等國內主流電動汽車充電運營商中間有廣泛應用。4月23日,華為在前兩代產品的基礎上推出了新一代HiCharger直流快充模塊,希望解決當前新能源汽車充電領域面臨的一系列痛點。
充電樁發展空間大 挑戰亦不容忽視
受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的推動,充電樁行業在近幾年也迎來了爆發。據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3月,全國充電基礎設施累計數量為126.7萬臺,同比增加37.6%,由此使得國內車樁比進一步降低至3.4:1,相較于前幾年國內充電基礎設施配套情況有了明顯的改善。
未來,隨著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繼續大幅增加,導致充電樁市場需求也同步增加,對應充電設備的市場空間還有望繼續擴大。有機構做出過預測,2020年我國充電樁設備市場空間約為1165億元,到2025年充電樁設備市場空間將達2378億元。
然而充電樁雖然發展前景廣闊,其面臨的一系列發展難題亦不容忽視。“例如小區業主建充電樁難,私家車主購買電動汽車存在疑慮;直流充電樁車樁率偏低,運營車輛充電困難,高峰時段充電排隊現象普遍;充電樁布局不合理,車主找樁難,與充電樁閑置并存;充電網絡無互聯互通,車樁無聯動,導致充電用戶體驗差。” 日前在華為新一代直流快充模塊新品發布會上,華為網絡能源產品線mPower領域總裁王超表示。
特別是充電安全,據相關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新能源汽車事故中充電引起的事故占比高達29%,這使得車輛充電安全成為當前行業首要關注問題。“再者當前充電設施還存在網絡安全漏洞,威脅車主信息安全,充電設施規模又十分龐大,用戶眾多,導致網絡安全也成為了行業的關注重點。”王超表示。
商業模式不成熟也是充電樁行業亟待解決的問題。目前大部分充電樁運營商的運營模式都是依靠提供電動車充電服務收取充電電費和服務費,考慮到很多充電樁的實際利用率并不高,終產生的受益其實很有限。但充電樁又是典型的重資產行業,無論是購買設備,前期選址建樁,還是后期的運營維護,都是一筆不小的投資。有業內人士做出過估算,建設一個充電站按6~8個樁計算,場地費、設備費加上后期的負控費、增容費、基礎電費等,所需的成本往往要以千萬起計。其中運營成本方面,據華為相關負責人透露,目前部分充電樁運營商的運維費用占收入的比例已經接近甚至超過10%。
正是因為收支的嚴重不平衡,過去幾年已經有近半數的企業推出了市場。有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大概有300多家充電樁企業,但到了2019年,50%的企業已經倒閉或退出這一行業,還有30%的企業在盈虧平衡的基準線上掙扎。其中國內充電樁市場三強——特來電、星星充電和國家電網,只有特來電和星星充電宣稱充電樁業務開始盈利,國家電網截至2019年底充電板塊仍處于虧損中。
2月27日,特來電母公司特銳德披露了2019年度業績快報,其中對于特來電的盈利情況是這樣描述的:充電網業務繼續保持良好勢頭、穩步向好,公司繼續保持著地位。盡管無明顯數據指向特來電盈利,但聯想到近日其完成了13.5億元增資,業界猜測該公司去年很可能再度實現了盈利,具體情況只有等特銳德2019年財報正式發布后才能知曉了。
“還有平臺互聯互通不足,軟件接口偏多,但實用性不強;針對出租車、共享用車、物流車等特殊車型的充電需求還不能滿足,電動汽車使用成本低的優勢還沒有得到充分體現。從設備制造商角度來看,充電設施市場競爭慘烈,在沒有形成藍海的情況下,眾多參與方蜂擁而至,已經形成了紅海,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依然存在,造成充電設備質量堪憂。”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標準化管理中心主任劉永東表示。在此背景下,劉永東認為市場急需防護性能高的產品出現。
國網智慧能源交通技術中心(蘇州)有限公司董事長賈俊國則認為,除了高安全,大功率直流快充技術也是剛需。在他看來隨著電動汽車大規模應用,用戶對臨時性、應急性和長距離出行的充電需求也日益增多,但這一需求目前還沒有得到根本解決。受限于車端充電功率不高,目前即使在快充模式下一輛車充滿電也需1-2小時,更不用說慢充,往往需要七八個小時才能充滿,遠不能滿足用戶的充電需求。
“在此背景下,大功率直流快充技術和產品展現了較好的商業前景。大功率直流快充技術可以顯著縮短充電時長,減少車主等待時間,提升充電樁使用頻率,提高社會運營效率。而且應急性充電需求屬于剛性需求,一旦得到了滿足,車主支付意愿便會隨之升高,有助于顯著提升單樁日充電量。” 賈俊國表示。
直擊行業痛點 華為發布直流快充模塊新品
毋庸置疑,大功率直流快充技術可以很好地解決當前新能源汽車的充電慢難題,緩解里程焦慮,更好地發揮充電樁的實際效用。正是基于這一點,華為研發了第三代充電模塊,并于4月23日以線上發布會形式面向發布了新一代HUAWEI HiCharger直流快充模塊,共兩個版本——國內版本為30kW,海外版本為20kW,旨在滿足當前行業的超長續航、快速充電需求。
據悉,HUAWEI HiCharger直流快充模塊采用全灌膠、全隔離的防護技術,解決了風冷充電模塊易受環境影響失效的問題。通過積塵高濕測試、加速高鹽霧測試以及在海南、敦煌、拉薩等外場長期可靠性測試,驗證了模塊在惡劣場景的長期可靠性,大幅降低運營商的運維費用。
在效率方面,華為海外版20kW直流快充模塊效率可達96.55%,國內版30kW效率可達96.4%,通過高效拓撲、高效控制算法及低損耗器件的應用降低損耗,流暢的風道設計、精準的風扇調速減少了散熱帶來的額外損耗,達到了模塊更優效率。
且產品生命周期上,HUAWEI HiCharger直流快充模塊國內版30kW由于是在國網定義的20kW尺寸下將功率升級到30kW,功率密度提升1.5倍,得以更好地支持充電樁同尺寸擴容。什么意思?以120kW的充電樁為例,若當前使用6個20kW的模塊,未來則可以使用6個同尺寸的30kW的充電模塊在不修改充電樁結構的情況下將功率升級到180kW,從而讓充電樁具備可演進性,避免資源浪費。且該模塊還可實現300-1000V全段恒功率輸出,滿足未來車輛高壓快充演進趨勢,有助于保護運營商的初始投資。
在智能運維上,新一代的HUAWEI HiCharger直流快充模塊也給客戶帶來了全新的價值特性。通過內部傳感器采集的溫度數據再結合人工智能算法,HUAWEI HiCharger可以識別充電樁的防塵網堵塞以及模塊風扇的堵轉狀態,遠程提醒運營商實施精準、可預測性維護,免去了頻繁的上站檢查。且華為新一代充電模塊還支持OTA升級,這意味著未來相關產品如果有新的特性,可以直接通過OTA軟件升級來實現,免去人工上站升級,由此大大降低整體的運維費用。
為解決噪聲問題,HUAWEI HiCharger直流快充模塊提供靜音模式,供噪聲敏感環境應用選擇。同時通過模塊內的傳感器溫度監測,根據環境溫度的變化,精準調節風扇轉速。環境溫度降低時,風扇轉速下降,降低噪聲,做到低溫低噪。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2月底華為智能電動成功獲得了德國萊茵TÜV集團《ISO 26262汽車功能安全管理體系認證證書》,認證等級達到ASIL D。標志著華為智能電動產品開發體系——涵蓋需求規劃、設計、實施、集成、驗證、確認、配置、制造等全流程,已滿足汽車行業ASIL D安全級別要求。接下來,方良周表示以此次新一代直流快充模塊的發布作為開始,華為網絡能源產品線在2020還將發布多個重磅產品,進一步扮演好華為在汽車領域的“使能者”角色,助力行業快速發展。
原標題:直擊新能源汽車痛點 華為發布新一代快充模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