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哪條路一定成功,在耐力跑過程中,有些岔口再正常不過了。
2019年,對于中國工業機器人產業來說,顯得有些漫長,因為行業經歷了一個“漫冬”。
以汽車為代表的下游行業景氣度下行,各廠商面臨成本與增長的雙重壓力,對于設備的投資呈觀望狀態,市場缺乏“確定性”的主基調,導致機器人需求放緩。
高工產研機器人研究所(GGII)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工業機器人銷量15.31萬臺,同比下滑2.11%,包括四大家族在內的大部分外資廠商增速均下滑明顯。
多關節機器人作為占比大的本體類型,輕小負載產品(負載≤20kg)同質化嚴重,價格競爭愈演愈烈,成為內外資工業機器人廠商較量的主戰場,同時也是增速下滑較為明顯的細分產品之一。
具體到2019年中國工業機器人的應用市場,GGII數據顯示,用于搬運碼垛、焊接、噴涂、裝配及拋光打磨等操作的機器人占比約為93.82%。裝配應用占比受3C和汽車零部件行業的影響,延續下滑態勢;焊接和噴涂應用受到汽車行業下行的影響,均呈不同程度的下滑,碼垛與拋光打磨領域有小幅增長。
盡管行業頹靡,卡諾普董事長李良軍對「高工機器人」表示,卡諾普2019年總收入達到1.2億(其中控制器3000萬),機器人銷量突破1500臺,達到1567臺,也成為業內機器人本體市場化后首年銷量破千臺的生產廠家。
2012年成立,生產機器人控制器,2017年開始研發機器人本體,2018年推出第一款焊接機器人,2019年一舉成為國產焊接機器人銷量“黑馬”,卡諾普到底實力如何?
十年蟄伏,破繭成蝶
「高工機器人」了解到,早在2005年,卡諾普的核心團隊成員就開始研發工業機器人控制系統,2007年,研制出第一代工業機器人系統,并開始逐步在國內市場應用。
彼時,國外機器人廠商一般會自主開發控制系統,在此優勢基礎上,結合自己機器人的特性達到優的控制效果,而中國機器人行業比國外起步晚且“散亂差”,本體企業多半缺少自主研發,模仿的不在少數。
因此,中國機器人制造企業多向外資企業采購核心零部件,其中精密減速器75%市場被日本兩家企業占據,而日本安川是世界大的伺服電機供應商,控制器也被ABB、庫卡、安川等外資廠商把控。
GGII調研發現,雖然在機器人本體中控制器成本占比僅為10-15%,但控制器有機器人“大腦”之稱,對于機器人性能影響很大。在三大核心零部件中,控制器國內外差距小,進入研發難度較低的控制器行業,也就成了中外抗衡的首要通道。
也正是基于這種考慮,2012年卡諾普正式成立。從這年開始,卡諾普先后申請了100多項國家技術,累計獲得授權達到70多項。控制器產品批量應用于比亞迪、富士康、格力、美的,以及巨輪股份、錢江機器人、青島科捷、大連佳林、樂佰特、福德機器人等機器人本體廠商。
2018年,卡諾普銷售出1萬多套機器人控制器,累計向市場投入了4萬套以上,占國產機器人控制器市場份額的50%,而在國產焊接機器人這一細分市場,卡諾普的市場占有率達到了80%以上。
GGII統計數據顯示,2014-2018年,我國工業用機器人控制器的市場規模從5.45億元增加至11.54億元,2019年下滑至10.95億元,同比下滑5.11%。2019年國產控制器產品市場占有率達25.88%,略有提升。
在這期間,機器人本體廠家為了擴大銷售規模、追求極致的成本,紛紛開始自研機器人控制器產品。2019年,控制器的國產化率接近本體的國產化率水平,為35%左右。
卡諾普也許已經意識到,如果依然維持控制器單一業務,未來的路會越走越窄,與其在后的時候掙扎倒不如斷臂求生。
大環境的變遷已經為卡諾普的“轉型謀變”埋下了伏筆。
兩年打磨,利刃出鞘
2018年12月1日,國內機器人行業響起一記“驚雷”。
這一天,卡諾普焊接機器人正式發布。當時,李良軍就表示,這意味著卡諾普不僅可以跳出“只做機器人核心零部件”的格局,還可以為行業提供更完整的產品和更一體化的技術服務。這是卡諾普從“單一控制解決方案”到“多元化解決方案”的演變,是從“工業自動化”到“人工智能”的升級。
至于卡諾普首先從焊接機器人切入本體市場的原因,GGII分析,基于卡諾普在國產焊接機器人控制系統中的高占有率,產品通過多年“實戰”得以不斷迭代和驗證,積累了大量的功能和工藝包,期間,卡諾普還開發了驅控一體機、傳感器等部件,形成了一套包括底層、工藝、數據、智能化軟件的產品體系。相對于只做本體組裝的廠家而言,卡諾普無疑更懂機器人。
一直以來,機器人行業被認為是一個“重資本、重技術”的行業。
有業內人士稱,2015年-2019年這五年時間里,國產機器人“百花齊放”,又或者說國產機器人處于“群魔亂舞”的時代,很多公司在這第一輪的市場自由競爭之中就被淘汰了。
未來的五到十年里,一方面依然是“現金為王”,另一方面機器人行業面臨的是體系化的生態競爭,考量的是企業的整體實力。
據「高工機器人」了解,卡諾普在2018年獲得來自北極光創投和蘇州興富的兩輪融資,累計融資額近2億元人民幣。(2020年3月初,卡諾普已完成近億元B輪融資,由上海長江國弘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旗下基金領投,上市公司雙環傳動跟投。)
對于卡諾普來說,首先并不缺錢。其次,2019年,卡諾普在多個場合提出了打造圍繞“研發體系、技術服務體系、生產管理體系、品質管理管控體系、營銷體系”的五大體系競爭。
在研發體系方面,2019年卡諾普的研發費用占據了三費的55%以上,基于底層技術支撐,通過多學科融合,促進技術迭代和產品線延伸。
在技術服務體系方面,團隊保持及時高效、不留死案的風格,做到“每站、每戰”必勝。
在生產管理體系方面,采用數字化模式,每一個工位、每一個崗位完全嚴格按照作業指導書進行規范化生產和管理,實現作業流程標準化、工作內容量化、結果可視化,以保障品質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在品質管控體系方面,對產品生產全流程中的所有環節進行管控,讓每個客戶用好機器人,即用上“好的”機器人。
后,在營銷體系方面,卡諾普提出“結硬寨,打呆仗”的理念,“結硬寨”,即卡諾普與每位合作伙伴在合作過程中,理念一致,共同成長。“打呆仗”,即要求每一臺卡諾普機器在終端用戶處能夠真正“用起來”。
如今,成功轉型的卡諾普,其產品銷售主要與各區域集成商合作,除了提供標準化方案,還會針對終端客戶個性化需求開發特殊應用,比如焊接激光跟蹤、3D視覺上下料等。卡諾普目前已經與50多家集成商達成合作。
這也是卡諾普在2019年完成1567臺機器人銷量的一個至關重要的原因。
2020年,黑馬快跑
過去的2019年,可以稱之為卡諾普機器人“元年”。
此前于2019年4月26日舉行的卡諾普卡諾普首屆戰略合作伙伴大會上,卡諾普介紹了其機器人研發生產基地,并表示未來兩年將突破1萬臺套的年產量。
此外,以工業機器人控制系統、機器人專用伺服、驅控一體機、機器人智能視覺、智能協作機器人的研發、生產為運營方向的卡諾普總部電氣研發生產基地,已具備2萬套以上電氣系統的年產量。
李良軍向「高工機器人」透露,2020年起,卡諾普將進一步推進“大品質管理體系”,從上游供應商到企業內部的5s現場管理以及精細化生產,再到下游客戶,都進行統一管理,終形成依托“供應鏈、團隊、合作伙伴”三個核心的卡諾普完整生態鏈。
接下來,卡諾普也會基于機器人負重、工作半徑、運動效率和精度等指標擴充產品品類,同時逐步開發中大型規模客戶。
2020年一季度,疫情之下,制造業面臨“大考”,以汽車、3C、金屬制品、食品、醫藥為代表的下游行業的固定資產投資下滑,直接影響工業機器人的需求釋放。同時“用工荒”的出現也打開了機器人和智能制造行業的新想象。
可喜的是,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4月份中國工業機器人產量19257臺,同比增長26.6%,1-4月累計產量54602臺,同比增長4.0%。
隨著疫情進入平穩階段,下游行業需求的階段性釋放,加之政府對相關經濟社會各項政策的逐步落地,工業生產同比增速由降轉增,多數行業、產品和地區增速由負轉正。
GGII判斷,2020年下半年機器人行業將迎來新一波增長,具備核心技術,以高性價比取勝的國產機器人也會迎來快速發展。
屆時,隨著卡諾普客戶口碑的進一步提升,產能的逐步釋放,以及生態互聯結構的完善和鞏固,其機器人銷量有望獲得持續增長,預計卡諾普2020年機器人銷量可達3000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