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6、7月份,高溫不斷、黏濕不堪、降水不止的“梅雨季”便如期而至。據國家氣候中心監測,6月1日我國江南地區已經正式入梅,比往年還提早了近一周。截至目前,江西、浙江、廣東等地降水明顯增強,短時強降水、雷雨大風等天氣多發。
在此天氣下,雖說短期內會讓我們暫別酷熱的炎夏,獲得一絲清涼,但久而久之也容易滋生一些次生災害和問題,比如城市內澇、中小河流洪水以及山洪地質災害。據悉,當前浙江已有80多個地區發布暴雨、地質災害等預警,后續急需加強防范。
那么,具體我們該如何在梅雨季防范和處理這些災害呢?每每這個時候,就輪到一位“好幫手”上場了,它就是“系留無人機”!近年來,伴隨著各種飛控、通信、導航等技術的不斷突破,系留無人機已經日漸成為我們在抗險救災方面的應急神器。
何謂系留無人機?
日常生活中,用于航拍、巡檢、植保或表演的無人機人們司空見慣,但可能很多人還不知道系留無人機究具體是啥?究竟長啥樣?這并不奇怪,畢竟當前系留無人機在無人機大家庭中屬于小眾、邊緣化的存在,作為專用無人機其應用還不為人熟知。
但其實,系留無人機在外形上與一般無人機并無二致,它屬于多旋翼無人機的一種。它與傳統無人機大的區別,就在于“系留”二字,這兩個字代表著它的身上連著一根長長的線纜。而這根線是系留無人機的動力來源,相當于傳統無人機的鋰電池。
基于此,系留無人機也擁有自己的獨特功能——長時間的滯空懸停。并且擁有一些傳統無人機所沒有的優勢,比如超長續航能力,線纜可以源源不斷提供能源;超強機動能力,體型小質量輕靠小車就能運輸;以及便捷操作能力,對于飛手要求不高。
應急通訊價值高
綜合這些優勢和特點,系留無人機在應急通訊領域便擁有了用武之地。
眾所周知,無論是在偏僻地區還是受災地區,應急通信都是他們維持正常生活和實施搶險救援的必需。過去,這一需求滿足靠的是應急通信車或直升機,但一方面它們覆蓋范圍小,信號穩定,另一方面成本高、續航差,因此實際應用效果不是很好。
而系留無人機出現之后,則有效的改善了這種情況。依靠系留無人機長時間的滯空懸停能力,其不僅能夠從空中覆蓋更大服務范圍,而且高處信號也更穩定,運輸、操作、應用簡單又低廉,還不用擔心續航不足的問題。可以說是應急通信的有力助手。
正是基于這些強大功能和價值,這些年我國研發和應用的系留無人機也著實不少。2016年,中國移動便率先在湖南、北京等多地進行系留無人機應急高空基站測試;2017年,湖南洪災與九寨溝地震中也出動了系留無人機。簡而言之其應用潛力不小。
未來市場潛力大
那么,系留無人機的未來發展前景究竟有多大呢?
業內曾有人這樣描述:“載荷5公斤的系留無人機市場空間可能是5個億,10公斤的市場可能是50個億,到100公斤可能就有1000個億。”如果我們將這段話翻譯一下,那就是“系留無人機身上能帶的東西越多,其市場空間和未來機會也就越大。”
這作何解呢?原來,系留無人機基于自身特點,其能展現的價值遠不止應急通信這一點,不管是在高空偵查、氣象預報,還是環境監測、應急發電等方面,其都能發揮出同樣的顯著價值。而其在不同領域應用的基礎,便是能夠搭載不同的工具和技術。
換言之,系留無人機大的價值是一個平臺價值。這個平臺雖然不能像其他無人機一樣自由移動,但身在空中覆蓋面廣、續航性強且價格低廉、操作簡單。有了這樣一個平臺,只要集成上不同的技術,就能讓人們在更多領域應用中看到其更多的價值。
基于此,未來系留無人機的市場是無比廣闊的,而要想將這一藍海變現,除了自身技術、標準、人才等方面的建設之外,還離不開5G、人工智能、傳感器等配套技術的同步發展。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能制造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智能制造網”,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9719789;郵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