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消息,著名知識產權媒體IAM近日發表《誰在領跑VVC技術競賽》報道指出,在新一代視頻編解碼標準H.266/VVC的專利權劃分中,技術貢獻將成為衡量各公司所占份額和影響力的一個尺度,高通、華為和字節跳動在VVC標準定稿過程中獲得批準的技術提案數量位。
H.266/VVC相比其前身H.265/HEVC和H.264/AVC,以及其他競爭對手(如專有編解碼器AV1和VP9)具有顯著的技術優勢。與上一代視頻編解碼標準HEVC相比,VVC可以在視頻編碼效率提高50%的情況下達到相同的主觀質量,并且有效支持4K和8K超高清和高動態視頻編碼。此外,這個標準的設計者們從一開始就考慮到了眾多新興的視頻應用場景,因此它的名稱中含有“多功能”(versatile)這個詞。
然而到目前為止,VVC的“標準必要專利”到底有多少還不得而知。標準機構電聯電信標準化部門ITU-T和聯合視頻專家組JVET公布的VVC專利申報數據并不完整。IAM認為,識別VVC技術前沿者的一個方法是分析各公司參與VVC標準開發的情況。一個公司,如果定期參與標準制定,往往會在JVET中獲得信譽,從而有機會將自己的技術推薦出來,以納入標準。因此,一家公司獲批提案的數量和分析,可以作為衡量該公司在標準開發方面擁有的份額和影響力的一個尺度。
截至2021年2月,IPlytics平臺數據庫收集了8000多份VVC貢獻,其中只有大約1100份VVC貢獻被確定納入終的VVC標準。高通在VVC標準貢獻者排行榜上名列第一,占比16.39%,其次是華為(12.95%)、字節跳動(9.33%)、夏普(8.97%)和聯發科技(8.70%)。在排名前五的公司中,字節跳動是一家沒有參與VVC上一代標準HEVC的開發的公司。
IAM指出,這并不是一張把VVC必要專利持有機構全部列出的明確清單。事實上,向ITU-T提交了VVC必要專利申報的機構中,有幾家并沒有作為貢獻者被列出。這可能反映出,標準的制定具有協作和反復的特征,即一個參與者的技術可能終出現在另一個參與者貢獻的提案里,因為后者獨立地研發出了類似的創新,或者因為雙方進行了非正式協作——有時在這種協作中是不署名的。不管是哪種情況,圖中的統計數據為外界了解哪些公司可能擁有必要專利、以及它們的專利庫的相對深度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起點。
(原標題:外媒統計VVC技術貢獻:高通華為字節跳動位列前三)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能制造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智能制造網”,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9719789;郵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