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夏又至,雷雨復驚蟲。最近一段時間,隨著夏日氣溫的不斷走高,雨水天氣變得愈發頻繁。剛剛過去的一周,我國長江中下游、江淮流域等地區便普遍籠罩在暴雨之中,這使得我國相關城市洪澇災害威脅開始出現。在此背景下,保障城市地下排水管網的暢通至關重要。
那么,如何才能保障城市地下排水管網的暢通呢?過去,主要依靠管道工人的定期巡檢和作業,而如今,在越來越多前沿技術和智能裝備不斷涌現的情況下,機器人等產品的應用正在發揮出巨大價值。通過換人,管道機器人或將為“城市動脈”的疏通和常態化運維帶去福音。
管道機器人價值凸顯
眾所周知,如今在城鎮化發展和城市建設不斷加快的情況下,為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生產生活需求,我國城市管道已經越來越多,地下管網系統正持續擴大。本來,管道維護檢修就是高難復雜工作,管道內環境惡劣且具備危險性,眼下作業量又攀升,無疑給工人帶來壓力。
而機器人的應用,能夠很好解決上述痛點,在滿足管道日常運維的同時,將人類從臟累差的工作中解救出來。通過替代工人進入管道,機器人一方面能夠高效率、高覆蓋、高精準的進行作業;另一方面,也能夠很好抵御各種環境威脅,有效減少作業的安全風險與人工成本。
相比傳統人工作業,管道機器人可以說帶來了全方位的升級。例如在管道檢測方面,機器人就拓展了檢測的長度、寬度和細度,增強了檢測的全面性和細致性;同時在管道維修、清洗和保養方面,機器人從管道內部作業,也避免了人工挖掘、隔斷作業可能帶來的外部影響。
當前發展正不斷提速
鑒于此,眼下管道機器人已經越來越多的受到應用,其行業發展也不斷提速。據了解,目前管道機器人已擁有輪式機器人、履帶式機器人、蛇形機器人、蠕動式機器人、行走式機器人等眾多品類,不同類型機器人在不同場景中都展現出了獨特價值,受到我國政府高度青睞。
從2014年到2016年,各類管道機器人在我國的銷量已經從12050臺猛增至72426臺,復合增長率高達40%以上。同時,在品牌方面,國內自主品牌產品產量也成功突破3萬臺,國產率接近34%,我國企業在管道機器人的系統集成、價格和本土服務等方面,漸漸占據優勢。
此外,這兩年國家在政策層面上的部署和引導也發揮功效。在《管道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等政策規劃下,我國已經實現品牌產量破十萬、密度過150、核心部件國產化率超50%的發展目標。預計到2025年左右,我國管道機器人市場規模將突破20億美元。
未來成熟需注意兩點
當然,雖然目前我國管道機器人發展喜人、前景可期,但由于產業剛剛崛起,距離成熟還有不短距離。鑒于此,我國管道機器人發展還需發現問題、挖掘趨勢,通過不斷對固有問題的解決來移除發展“絆腳石”,同時通過對未來方向和趨勢的挖掘,來推動行業走向更遠。
具體來看,現階段我國管道機器人存在的問題主要在技術、規范等層面。其中技術上,我國管道機器人在行走越障性、負載能力、供能方式、通信距離等方面短板尚存;同時在規范上,我國管道機器人也缺乏完善產品標準和行業規范。這些還需要行業企業加大關注和突破。
而至于未來方向和趨勢,當前隨著應用范圍的不斷擴張,鑒于城市地下管道的復雜性和狹小空間,管道機器人的小型化、智能化、通用化趨勢已經凸顯。眼下,不少國家正在研發各種昆蟲仿生機器人或者微型機器人用于地下管網檢測維修,我國也需緊跟趨勢不斷開始發力。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能制造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智能制造網”,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9719789;郵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