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是否注意到,有一種比較特別的機器人,使用得越來越廣泛了,那就是聊天機器人。
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的發展,聊天機器人也獲得了長足的進步,應用領域不斷拓寬,在電商、金融、電信、互聯網、政務等均有涉及,其替代人工客服的作用愈發明顯。
并且在實踐中也證明,聊天機器人不僅可以節省人力成本,還能提高工作效率,其未來應用前景也十分廣闊,讓國內外諸多企業紛紛布局聊天機器人行業,市場呈現一片藍海的狀態。
聊天機器人需求旺盛,市場規模不斷擴張
所謂聊天機器人,就是一種用來模擬人類對話或聊天的計算機軟件程序,可以通過對話或文字進行交談,從而解決不同場景下的業務需求。
特別是在精準解決人工服務現存痛點方面,聊天機器人擁有巨大的潛力:
首先,人力工作時長有限,聊天機器人卻可以24小時在線,不間斷的進行應答及業務處理,并且人工渠道管理難度大,需要不停的切換,而聊天機器人可以實現全渠道接入,支持同一知識庫對接,無需在多個渠道中來回切換。
其次,在不少行業,用戶咨詢都擁有淡季旺季,呈現上下波動趨勢,在高峰時期,很容易出現人力不足的情況,而聊天機器人可以快速解決重復性問題,并根據業務流程,引導用戶理清復雜、模糊問題,給予用戶直接清晰的問題回復,緩解人力不足的情況。
最后,人工客服在咨詢過程中,數據的留存量一般較低,且價值難以挖掘,聊天機器人卻可以直接對語音或文字數據進行智能分析,幫助企業挖掘數據的深度價值。
正是因為看到了其巨大的價值,近年來聊天機器人的發展十分迅速。數據顯示,2016年全球聊天機器人市場規模約7億美元,2018年聊天機器人市場規模達到11.7億美元,兩年增長了67%,增速較大。
據全球聊天機器人市場預測報告顯示,2019-2026年,聊天機器人相關市場將持續加速增長,復合增長率達30.9%。
在國內市場,聊天機器人自2015年開始升溫,此后便迅速增長,數據顯示,2020年聊天機器人市場規模為27.1億元,預計2025年將達到98.5億元,復合增長率達50%,遠高于全球水平。
前不久,聊天機器人開發商小冰宣布完成A輪融資,由高瓴資本領投,五源、Neumann、IDG、GGV紀源資本及上輪投資人北極光與網易公司跟投,完成融資后,其估值已然超過獨角獸(10億美元)規模,這對聊天機器人行業來說,無疑是一個相當振奮的消息。
聊天機器人技術突破,應用場景進一步延伸
得益于深度學習等技術的成熟,近年來聊天機器人越來越“擬人化”,在形態、應有領域與深度交流等方面,都獲得了不小的進步。
在形態方面,聊天機器人向著文本到語音,再到多模態的方向演變。
早期的聊天機器人只能進行文本對話,應用于客服領域,主要是輔助人工進行多渠道的在線接待,而后結合了智能語音技術,聊天機器人開始出現語音機器人的產品形式,可以替代真人接聽和撥打電話。
如今,聊天機器人的多模態形式則是繼語音機器人之后的再一次產品形式升級,在文字和語音基礎上,融合計算機視覺和多模態模型等技術,加入虛擬人形態,使人與機器的交互更加自然真實。
在應用領域上,聊天機器人不再局限于單純的一問一答式的聊天,而是要在更多的場景中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
前幾天,美國加州心理健康創新療法初創公司Woebot Health宣布完成9000萬美元的B輪融資,此輪融資完成后,Woebot Health 融資總金額達 1.14 億美元。
據了解,該公司主要以聊天機器人為患者提供心理健康咨詢服務,其心理健康聊天機器人Woebot于2018年上線,用戶可在匿名狀態下與機器人展開對話,獲得心理治療。
Woebot Health表示,Woebot是一款提供基于認知行為治療(CBT)的情緒管理機器人,在和使用者對話的過程當中,Woebot 可以從對方用詞中捕捉其情緒變化,然后通過引導使用者使用積極語句的方式,來改善用戶的抑郁或者焦慮情況。
在深度交流方面,聊天機器人也在不斷加強交流的內容。
前些時日,Facebook人工智能研究部門推出了聊天機器人的新一代產品——Blenderbot 2.0,他們宣稱,這是一個可以建立長期記憶,并搜索互聯網獲取信息,與人進行復雜交談的開源聊天機器人。
該部門在產品介紹中說,與前一代產品相比,第二代聊天機器人Blenderbot 2.0可以與人進行更長時間且符合邏輯的對話,它可以收集信息并將其存儲在長期記憶中,即使在數月后的重新對話中,依然可以利用這些信息。
同時,因為和不同的人交談所存儲的信息不同,將可以保證每個人和聊天機器人交談時所獲得的感受是不同的,這無疑大大加強了聊天機器人的實用性。
如今聊天機器人已經滲透到了各行各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未來隨著技術的不斷優化,還將應用在更多的細分領域中,并且在技術、企業和資本的助力下,爆發出無與倫比的價值。
(原標題:這條不起眼的機器人賽道,都出現獨角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