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工智能不斷走熱,生物識別技術備受關注。尤其是2020年以來,在疫情無接觸因素影響下,生物識別技術更是成為生產生活防疫關鍵。據相關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生物識別市場規模突破300億元,釋放出強大發展潛力。這其中,人臉識別和指紋識別是增長主力,除此以外,技術、成本和市場環境等的不斷變化,也讓處于第三位的虹膜識別加速追趕。
據了解,2016年,全球企業級虹膜識別終端出貨量為1070萬臺,對應市場規模為6.77億美元;2020年,企業級虹膜識別終端出貨量已增長達到近6000萬臺,對應市場規模約13.5億美元,復合年均增長均接近20%左右,呈現出高速增長態勢。2025年,業界預計全球市場規模還將突破40億美元,復合增長穩定保持在兩位數,發展潛力巨大,前景十分廣闊。
那么,虹膜識別緣何能取得如此快速發展?未來進一步發展又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虹膜識別優勢突出
提到虹膜識別,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虹膜識別中的虹膜,是指人眼表面黑色瞳孔和白色鞏膜之間的圓環狀部分,包含了斑點、冠狀、條紋、細絲、隱窩等細節特征。因此虹膜識別是基于人眼中虹膜部分進行身份識別的一項技術,其具有高度穩定性、便捷性、準確性和安全性。相較其他主流生物識別技術,虹膜識別具有的獨特比較優勢讓其深受人們認可和青睞。
首先虹膜識別具有高度差異性,能夠很容易通過虹膜差異對人進行區分。虹膜包含的細節特征眾多,和指紋等生物信息一樣,每個人的虹膜因為細節不同都具有獨特性,即便是雙胞胎,兩人的虹膜紋理也存在明顯不同,這一特性使得虹膜識別具備廣泛應用可能,尤其在軍事、安防等領域,應用效果和保密性極強。
其次虹膜識別具有長期穩定性。作為人體獨特的結構之一,虹膜從胎兒發育開始就不會出現變化,虹膜既不會像指紋在日積月累中容易發生磨損和破壞,也不像人臉一旦碰到高度相似的人或者雙胞胎就面臨巨大識別挑戰。虹膜識別的長期穩定性和高度差異性保障了其識別的高效、精準和穩定。相對于其他生物識別技術,虹膜識別優勢突出。
發展恰逢兩大機遇
當然,光有技術上的優勢還不夠,推動虹膜識別快速發展的還有成本、市場等帶來的良好機遇。這其中一大機遇,在于手機市場的求新求變。在當前智能手機愈發同質化、飽和化的背景下,手機廠商決勝和市場發展急需新技術作為亮點。目前,刷臉和指紋雖是智能手機市場的寵兒,但基于虹膜識別的優勢愈發凸顯,虹膜識別技術正成為手機廠商的又一青睞對象。
特別是疫情發生以來,帶口罩和無接觸需求限制了人臉識別與指紋識別在手機領域的應用,這進一步加速虹膜識別的落地。2020年開始,包括三星、國美等手機廠商在內,都已推出搭載虹膜識別技術的智能手機,與此同時據相關數據預測,2025年企業級虹膜識別終端出貨量將達到驚人的6000萬臺左右。
第二個機遇,則在于動物管理市場的崛起。眾所周知,不管是畜牧業、養殖業還是寵物業,都需要對動物身份進行有序管理,才能更好推動行業健康穩定發展。傳統的身份辨別靠打電子標簽,這對于動物本身傷害極大,且操作起來也比較麻煩,效率不高。在此背景下,虹膜識別帶來了優化管理:一個眼神就能確定動物身份,識別起來既準確又高效,還十分人性化。
未來需要關注問題
基于上述優勢和機遇,當前虹膜識別正不斷擴展應用范圍,有望在金融、礦場、安防、政務等更多領域迎來商用。而隨著虹膜識別應用的持續擴張和深化,相關問題也逐漸凸顯。作為方興未艾的一項技術,虹膜識別由于還處于初級階段,應用和發展中存在的不少問題,仍需要我們后續進行針對性解決。
比如技術上,虹膜識別要突破的方面就不少。虹膜采集的距離和環境變化多樣,要保障特征采集的高質量,需要在采集技術上進行升級;虹膜識別具有距離限制,識別技術也需要突破這一難點;此外,虹膜特征不同人、不同種族之間存在差別,虹膜識別也需要在識別精度與廣度上進行升級,避免產生識別錯誤及種族問題。
又如安全性上,也是老生常談卻又不得不談的話題。對于所有生物識別技術來說,幾乎都存在隱私安全問題。由于虹膜識別需要收集人體虹膜信息,這些信息中包含著人體關鍵隱私,一旦被濫用、誤用或被黑客竊取,很容易給人們的人身和財產安全帶來隱患,因此不容忽視。鑒于此,虹膜識別的成熟發展未來還需要技術的突破以及對隱私安全的強力監管。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能制造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智能制造網”,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9719789;郵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