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雙碳目標的推進和人們環保意識的增強,新能源汽車在我國發展也逐漸步入正軌。據統計2021年全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超352萬輛,同比增長1.6倍,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784萬輛。但隨之而來的也有續航、補能和環境問題。
續航、補能成新能源汽車消費痛點
《2021中國用戶新能源車消費決策和態度調研報告》顯示,續航、補能成為影響人們購買新能源汽車重要因素。目前市面上主流的新能源電動汽車電池種類大致歸為鉛酸電池、鎳氫電池、鈷酸鋰電池、錳酸鋰電池、磷酸鐵鋰電池和三元鋰電池(鎳鈷錳酸鋰電池)等幾大門類。除此之外,氫燃料電池也逐漸步入新能源電池市場。
氫燃料電池續航如何
氫燃料電池在消費者關注的續航和補能問題上表現也有著亮眼的表現。據統計,搭載氫燃料電池的汽車續航能力通常在500km以上,近日寶馬發布了一款續航500km以上的氫燃料汽車,儲氫罐充滿僅需 3-4 分鐘。氫燃料電池續航時間長,補能快的優勢盡顯。
傳統的新能源汽車為人詬病的一點就是無法實現低溫環境下的快速啟動和補能。鋰電池依靠化學反應實現放電,溫度過低的狀態下電解液沒有了強流動性,續航縮減在所難免。此外冬季氣溫寒冷,開啟空調后,電池的續航能力自然有所下降。與一般的電動汽車低溫補能難不同,氫燃料電池能夠在低溫環境下快速啟動,低溫條件下也能實現快速補能。
低碳環保,氫能源助力雙碳目標實現
長久以來,汽車帶來的碳排放問題十分突出。《中國汽車低碳行動計劃研究報告》顯示,2020年,我國乘用車全產業鏈碳排放總量約為6.7億噸二氧化碳,其中74%的碳排放來自汽車的使用環節,26%的碳排放則來自上游產業鏈的制造環節。而氫燃料電池通過氫與氧的直接電化學反應發電,是電解水的逆過程,排放物質只有水,在汽車的使用環節上對環境十分友好。
氫燃料電池汽車的未來走向
北京冬奧會期間有1000多輛氫燃料電池汽車示范運行,豐田、北汽集團、福田、宇通等企業的氫燃料電池汽車積極參與冬奧會保障服務,同時冬奧會配備了30多個加氫站。雖然目前氫燃料電池汽車尚未形成市場規模,但冬奧會的示范運營給了氫能源汽車發展指明了方向,此外,加氫站的運用也能加速氫能源電池汽車產業的市場化、規模化。
事實上,已經有多家企業開始布局發展氫能源汽車產業鏈。寶馬此次推出的氫燃料電池汽車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氫能源汽車在未來發展的可行性。
當然,氫能源汽車也有著制約其發展的瓶頸:
1. 氫氣的來源問題。氫氣的制取從電解水開始,耗費電能,產生氫氣,氫氣再發電過程中還會有能量損失。目前電解水系統的能量轉化率只有80%。
2. 加氫站成本昂貴。按照《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規劃,到2025年,我國計劃燃料電池汽車規模達到5萬輛,建成加氫站至少300座。國內在2020年建成并投入運營的加氫站達到118座,但其中處于虧損狀態的超過70座,一方面在于加氫站的建設以及運營成本非常高,年運營成本就在200萬元以上;另一方面加氫站收入過于微薄,每公斤氫的毛利只有十幾元。
3. 金屬鉑稀缺。在氫燃料電池發電的過程中會用到金屬鉑作為催化劑。而鉑的產量小且價格昂貴。
氫能源汽車發展成本降低的關鍵還是在于生產規模的擴大和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加速發展氫能利用產業,形成上下一體的商業化產業鏈及標準化部件迫在眉睫。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能制造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智能制造網”,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9719789;郵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