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蔓延影響,2021年全球機器人市場持續升溫,“機器換人”趨勢逐漸深入人心,在疫情常態化以及全球老齡化加劇的特殊背景下,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特種機器人三大種類機器人都在加速發展,正在重構全球市場格局。
值得注意的是,在新一輪的機器人浪潮中,協作機器人這一細分賽道成為了一顆耀眼的新星。
與傳統工業機器人不同,協作機器人是可以與人協同工作的機器人,意味著能充分發揮出機器人的效率和人類的能動性優點,實現同時提高效率和質量的要求,且其占地面積小、應用靈活、成本低等特點,使其還可以適用于小規模、多品種、定制化的生產場合。
這也意味著協作機器人可以拓展至中小企業中,而這才是更大的應用市場。事實上,像傳統工業機器人那種復雜、昂貴且耗時的,一下子全否定人的自動化方法,完全不符合中小企業的實際需求,這也是到如今工業機器人依然沒有大規模爆發的一大原因。
正是應用領域的廣泛,才讓協作機器人發展欣欣向榮,成為最炙手可熱的機器人細分賽道之一。
2021年的優秀答卷
MIR DATABANK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協作機器人出貨量呈翻倍增長達15663臺,同比增速達108.5%,幾乎一騎絕塵,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FR)的數據也顯示,在工業機器人領域,協作機器人是增長最快的細分市場。
2021年,工業機器人領域融資額約為236億元,相比往年幾乎翻了一倍,乃至于業內都流傳出了“松山湖的機器人企業要被VC們搶光了”這樣的話語。
據統計,工業機器人獲投企業前三大細分品類分別是移動機器人,機器人軟硬件供應商和協作機器人,分別占據了29%、23%、16%的比例。看起來協作機器人所占的比例似乎不高,但要知道,目前協作機器人在整個工業機器人市場中的比例還不到5%,由此計算,資本市場對協作機器人的期許,已超過了實際的300%。
在2021年,節卡機器人、艾利特機器人、越疆科技、大族機器人等協作機器人知名企業,都完成了超過3億元的大額融資,這在整個機器人行業中是非常少見的。
而從融資比例上,也可以看出資本市場對工業機器人行業的發展預期,如果說移動機器人火熱的背后,是對存儲、物流、運輸方式革新的渴求,那么協作機器人的崛起,則代表著對人機協作引發的新智造模式的期許。
當前,協作機器人行業已進入快速發展期,一方面,經過了一段時間的市場教育,協作機器人的技術實力已得到市場充分驗證,越來越多的客戶期待其帶來的柔性化變革;另一方面,則向著更多傳統工業機器人不方便應用的場景拓展,如醫療、農業、零售、物流等,與人協同工作的協作機器人無疑更能滿足客戶的需求。
就在今年初,遨博與秀域簽訂了萬臺理療協作機器人采購協議,將在未來三年內完成交付,這也是目前協作機器人行業史上最大的單筆訂單,在靈活應用方面,協作機器人的應用領域無疑更加廣大。
對協作機器人前景的看好,讓各大機器人企業都在努力擴大產能,就在今年2月初,四大家族之一的發那科(FANUC)宣布,計劃在2022年底之前,將最新機型的協作機器人產能增加至2021年底的3倍以上,而事實上,發那科去年底才剛剛將產能增至3倍,隨著此次增強,產能將擴大至上市之初的約10倍。
面對這種情況,國產協作機器人企業自然也不甘落后,紛紛加大對協作機器人的研發生產,目前國內主要廠商有越疆科技、遨博智能、大族機器人節卡機器人、中科新松、艾利特機器人、珞石科技、達明機器人等。
2022年的美好前景
協作機器人2021年的融資熱潮,延續到了2022年。
1月,艾利特機器人宣布完成數億元 C1 輪融資,由尚珹資本和達晨財智聯合領投,這是艾利特機器人繼去年9月宣布完成B2輪融資后不到半年的再次融資,本次融資后,艾利特機器人將繼續加速全球生態布局,拉升產品力。
2月,珞石機器人宣布完成由新希望集團領投的4億元戰略輪融資,用于智能化產業升級場景;3月,法奧意威完成超5000萬美元B輪融資,由源碼資本領投,阿里及美團龍珠共同參與,這才開年不到三月,數億元的大額融資就不斷涌現,幾乎是爭搶似的送錢。
達晨財智合伙人梁國智表示,“協作機器人是整個機器人行業的第二增長曲線的重要部分,這一賽道的成長具有很大的確定性,代表了機器人應用的下一個時代,因而達晨堅定看好協作機器人的發展方向。”
2021年協作機器人出貨量翻倍,之所以有如此大的進步,一方面,是3C、新能源、醫療、半導體等市場需求增長;另一方面,則是協作機器人價格加速下行,降低了進入門檻,獲得了不少中小企業的青睞。
預計2022年,隨著市場對協作機器人的認可度持續提高,以及由于疫情反復,會堅定企業對于柔性化制造的轉型升級需求,以減少對人工的依賴,將推動協作機器人市場繼續穩定增長,不過由于去年基數過大,增速會有所放緩。
協作機器人獨有的人機共融特性,使其不僅能在汽車、3C等較為飽和的場景找到一席之地,甚至催生出新的機遇,還能在新領域中不斷開拓,試驗出別具一格的新智造模式,由此等待協作機器人的未來,必將是一個更為廣袤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