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寶馬集團宣布與浙江華友循環科技有限公司(“華友循環”)攜手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打造動力電池材料閉環回收與梯次利用的創新合作模式,首次實現國產電動車動力電池原材料閉環回收。這一事件再次引出了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動力電池的回收利用。
得益于國內新能源汽車的大力推廣,自2015年來汽車動力電池行業也迎來快速增長。據統計, 2025年我國動力電池累計退役量將達到78萬噸,我國需要回收和梯次利用的電池總量為125GWh。
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退役后,一般仍有70-80%的剩余容量,可降級用于儲能、備電等場景,實現余能最大化利用。動力電池梯次利用即是對新能源汽車退役動力電池進行必要的檢驗檢測、分類、拆分、電池修復或重組為梯,再送入電力和通信領域擴容儲能電站;這樣既能解決電驅汽車的痛點,又能加速清潔電能的增長。
在動力電池原材料上漲的情況下,動力電池回收成為獲取電池原材料的重要途徑。廢舊動力電池的回收利用一方面能緩解市場供應瓶頸,平抑原材料價格,另一方面在節能減排方面也著明顯的環境效益。然而我國的廢舊動力電池回收網絡目前仍在建設過程中,尚未形成規模化效應。
動力電池回收需要較高水平的技術要求,暴力拆解等手段容易造成環境污染,因此嚴格的準入機制是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產業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
根據工信部公布的47家《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蓄電池綜合利用行業規范條件》白名單企業中,有42家是最近兩年拿到行業準入資格的。
除去工信部公布的47家白名單企業之外,有部分退役動力電池流向了非正規渠道,甚至已形成了產業鏈,不規范的回收利用在造成環境污染的同時,其回收過程及制成的產品也存在著安全隱患。
動力電池回收行業出現了“劣幣驅逐良幣”的怪象:一方面小作坊的暴力拆解回收賺得盆滿缽滿,另一方面,動力電池回收企業回收不到電池,難以產生規模化效益。
動力電池應做到溯源管理,確保動力電池的生產、回收、梯次產品的生產使用及回收利用等全生命周期里的每個環節均可追溯。寶馬集團與華友循環打造的動力電池材料閉環回收與梯次利用的創新合作模式是落實動力電池全生命周期管理的重要舉措。
事實上,國內已經有不少新能源汽車企業涉足動力電池回收了,比亞迪就是其中之一。近日,比亞迪汽車在臺州成立了一家全新公司,經營范圍包括新材料研發和動力電池制造銷售,以及廢舊動力電池的回收和梯次利用。
此次,寶馬打造的動力電池材料閉環回收與梯次利用的創新合作模式,對保護生態環境,提高資源綜合利用率具有重要意義。同時,通過與華友循環的深化合作,退役動力電池的剩余價值將得到充分發揮,動力電池原材料開采及生產環節所產生的碳排放也將得以大幅降低。
這一模式也為國內車企提供了示范,預計會有更多的汽車廠商投入到動力電池材料回收中,加快打造廢舊動力電池回收網絡,形成規模化效應。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能制造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智能制造網”,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9719789;郵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