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過后,志愿填報成為熱點話題。近日,隨著全國各地高考成績和錄取分數線陸續公布,志愿填報進入關鍵時期。要想就業“錢景”好,除了選擇一個好的大學,專業的選擇也是重中之重。近年來,在人工智能、物聯網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催動下,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不斷涌現,不僅影響著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在全國高校掀起了智能+、智慧+專業建設熱潮。
此前,教育部公布2021年普通高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2022年新增31個本科專業,其中智能+、智慧+有關專業占了近1/4,或將成為2022高考志愿填報大熱門。如北京交通大學新增的智能運輸工程專業,哈爾濱工程大學新增的智慧海洋技術專業,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新增的智慧林業和智慧水利專業,均為全國首次設置,備受關注。
從新增備案本科專業點的數量來看,人工智能專業數量最多,其次是智能制造工程。此外,智能建造與智慧交通、智慧能源工程、資源環境大數據工程、智能地球探測等智慧、智能類專業也“炙手可熱”。
雖然這些新增學科各不相同,但是本質相同,都是新興科技與傳統工科專業融合的產物。就拿智慧交通專業來說,本身具有典型的新工科特征,正在基于以信息技術等高新技術發展,特別圍繞包括智能交通行業的發展需求向新工科變革。
增設新專業是一場持久戰,政策支持是推動智能+、智慧+建設熱潮的首要動力。隨著“交通強國”、“數字交通”等國家戰略的實施,智慧交通相關專業成為熱門選擇。僅2021年就有10所高校新設“智慧交通”專業,包括東南大學、合肥工業大學、西南交大、北方工大、石家莊鐵道大學、大連科技學院、吉林建筑科技學院、福建工程學院、山東交通學院、山東大學等。
再看看智能制造專業,據統計,目前全國共有100多所院校開設了智能制造工程專業。同為先進交叉學科,在相似的因素影響下,未來智能制造工程專業的熱度只會有增無減。
穩定的社會人才需求也是智能+、智慧+專業設置的一大前提。近年來,我國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作用凸顯,智能制造行業所占比重增大,人工智能+制造”等重點領域的發展和人才需求呈現遞增趨勢,據人社部預測,到2025年,智能制造人才需求將到達900萬人,人才缺口預計為450萬人,就業前景廣闊,薪資也有很大空間。
最后說說智慧能源專業,在雙碳戰略下,智慧能源作為集節能環保與新一代信息技術于一體的新興產業,對加快能源產業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升級,助力發展綠色低碳產業意義重大。此外,智慧能源系統龐大,城市區域廣,設備種類多,需要大量的現場服務人員,可以增加就業,對當地的就業結構和形勢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根據2021年普通高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2022年起高校將新增 “ 碳儲科學與工程、氫能科學與工程、可持續能源、智慧能源工程 ” 四個與綠色低碳、節能環保和可再生能源相關的專業,為我國“碳達峰”“碳中和”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
結語:智慧+專業成為2022年新增本科專業的高頻詞,不僅反映了人工智能巨大的人才市場需求,也折射出國家加快發展高新技術、加強“智慧型”人才儲備的決心。但是智慧+專業不一定適合每個人,選擇報考專業還需從自身實際出發。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能制造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智能制造網”,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9719789;郵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