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動生態環境監測數據資源共享共用,實現數據規范化管理,支撐利用大數據技術提升生態環境監測智慧化、智能化水平,中國環境監測總站(以下簡稱總站)聯合北京百分點科技集團公司通過戰略合作構建總站的生態環境監測數據治理體系,建立了數據資源共享服務平臺,初步形成了智慧監測數據底座,以“一套數”真實準確為目標,探索解決數據資源分散、數據標準不統一、數據共享效率不高、數據資源管控能力相對薄弱等問題,進入了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能型跨越提升的發展新階段。
圍繞構建生態環境監測數據治理體系,總站編制了總站數據資源管理辦法、生態環境監測數據資源目錄、數據存儲技術規范、生態環境監測數據治理通用規范、生態環境監測數據集加工處理規范、生態環境監測數據產品清單編制規范、生態環境監測數據產品清單等一系列技術文件,建設部署了生態環境監測數據治理平臺,以大數據全棧技術能力為支撐,依托數據接入、治理、處理、管理等工具,有效解決數據質量、數據命名和定義沖突、數據安全等問題,實現一站式數據全生命周期管理。
目前,總站已完成數據資源共享服務平臺部署,并于5月18日啟動平臺內部上線試用。平臺支持數據資源目錄查詢,支持文件、API接口等多種形式的數據服務。通過該平臺已累計向全國生態環境質量會商系統提供穩定的數據服務299項,具備了面向其它應用系統、生態環境部系統業務人員提供高效數據共享服務的能力。
結合區縣環境空氣質量數據聯網成果,總站組織開發了2022年度京津冀及周邊重點區域“2+26”城市區縣環境空氣質量監測逐日數據集。通過在生態環境監測數據產品加工處理流程、質控環節把關,編制逐日數據集加工治理方案,讓數據集有了自己的出生信息。該數據集已成為數據集治理的標準化產品,為生態環境監測數據規范化治理積累了經驗。截至2022年6月23日,總站共實現匯聚并治理數據3.94億條,涵蓋大氣、水、預報等多項監測業務,梳理歸納國家標準288項,行業標準1030個。
數據作為新型生產要素,是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基礎。6月22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六次會議強調要加快構建數據基礎制度更好發揮數據要素作用。總站將充分利用海量生態環境監測數據資源,發揮“一總多專”優勢,大力推進大數據等數字技術與生態環保工作深度融合,加大現代化信息技術在生態環境監測領域的作用,確保數據“真、準、全、快、新"。
針對日益增加的監測數據共享共用要求,構建智慧監測數據底座,持續挖掘質量更高、應用場景更廣泛的生態環境監測數據產品,提供更全面、更高效、更穩定的數據共享服務,立足全國生態環境監測“數據中心”定位,發揮數據要素開發利用引領作用,助力釋放生態環境監測數據應用價值。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能制造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智能制造網”,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9719789;郵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