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能源汽車的大幅提升,動力電池行業也變得是炙手可熱。目前,國內鋰電池生產設備已邁入自動化時代,正逐步實現將智能控制技術融入生產制造中,新一輪技術創新發展之路已然起航。
近年來鋰電設備國產化率不斷提升,從2008年的20%提升到2016年的50%左右。據高工鋰電數據顯示,2021年國產鋰電設備市場規模達到為588億元,2016年至2021年市場規模年復合增長率為30.52%,預計2022年將進一步增長超過750億元。雖然國產后端設備起步較晚,但憑借著性價比優勢,國產化率已接近95%。
眼觀全球,鋰電設備市場規模依然可觀。據統計,2021年全球鋰電池設備市場規模為792億元,同比增長48.87%,預計2022年全球鋰電池設備將達1292億元。
在電動汽車產量高速增長的帶動下,我國鋰電池產業繼續保持快速增長態勢,新產品、新技術頻出,行業整體創新力實現新高度。2021年,鋰電生產設備訂單量持續高漲,業內相關鋰電設備企業新增訂單創歷史新高,根據已披露的招投標情況,截至 2022年1月,國內主要電池企業設備企業公告訂單中標金額超過200億元。
鋰電池的生產工藝流程可分為前、中、后三個階段,前段工序是將原材料加工成為極片,核心工序為涂布;中段是將極片加工成為未激活電芯;后段是檢測封裝,核心工序是化成、分容。
目前,鋰電池呈現多樣化發展,市場上常見的類型有消費類軟包電池、動力軟包電池、動力方形電池和圓柱電池等。不同類型的電池以及不同的電池制造商,在后處理生產工藝需求上也大不相同。是否能夠充分滿足電池制造商的各類型充放電工藝要求,是鋰電池后處理系統技術領域的核心技術共性難點。
至此,為滿足鋰電池下游需求,鋰電設備商從單一的硬件裝備供應商逐漸實現為融合智能制造解決方案于一體的數字智能化鋰電企業。
當然,在鋰電池的生產工程中還會引入機器人自動化生產線技術,完成疊片、焊接、封裝等多道中端工序,以及檢測、組裝、抓取、搬運等后端工作,為整體鋰電生產提升效率、降低成本。
未來,新能源技術的持續深入以及市場需求的逐步提高,將帶動國內整個鋰電制造設備市場規模的快速擴大。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能制造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智能制造網”,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9719789;郵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