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國家層面已開展了7批藥品集中采購,共覆蓋294種藥品,覆蓋化藥、生物藥,按集采前價格測算,涉及金額約占公立醫療機構化學藥、生物藥年采購額的35%,集中帶量采購已成為公立醫院藥品采購的重要方式。
相比之下,中成藥的國家集采卻姍姍來遲。9月8日,全國中成藥聯合采購辦公室正式成立,并發布了《全國中成藥聯盟采購公告》,共有30個省份參與全國中成藥聯盟采購,集采范圍涉及內科用藥、骨傷科用藥、眼科用藥、腫瘤用藥、心血管系統用藥以及婦科用藥六個治療領域。
這是國家藥品集采自2018年啟動以來,頭次開展的中成藥集采。業內認為,這次大范圍中成藥集采可視同為全國中成藥集采,中成藥集采將常態化的標志,未來整個行業洗牌將加速,形成“強者恒強”格局。那面對中成藥集采常態化將帶來的格局變革,以及降價趨勢,藥企又該如何應對呢?
業內分析認為,新形勢下,中成藥產業創新升級已勢在必行。實際上,創新也是近年來政策支持的方向。近些年,中藥審批審評明顯提速,政策舉措更加健全,從地位、研發、使用、隊伍建設等方面入手,一直在推動中醫藥的傳承創新發展。
在利好政策支持下,中藥創新潮流涌現,大批藥企也早已加入到創新潮中。如截至今年2月,以嶺藥業就已有11個中藥創新品種獲批上市。兩年來,以嶺藥業研發成功的中藥有3個,且有多個中藥新藥處于審評、臨床階段,據國信證券和開源證券預計,以嶺藥業每年將保持1—2個的獲批節奏。
麗珠藥業也曾表示,公司正在重點推進古代經典名方中藥復方新藥、劑型改良型新藥、院內制劑中藥1類新藥等新產品的研發進展及布局,中藥板塊的產品結構有望持續優化,盈利水平將進一步提升。值得一提的是,麗珠2022年半年報顯示,上半年用于研發方面的相關支出總額為6.39億元,同比增長17.22%,研發投入占營收的比重達10.14%。
除了創新外,在中成藥國家集采啟動之前,其實有不少企業還在進行全產業鏈布局,并積極啟動兼并重組。據悉,今年5月底,華潤三九就發布公告稱,公司擬以支付現金的方式分別向華立醫藥、華立集團購買其所持有的昆藥集團2.09億股、333.55萬股,總收購價達到29億元左右。華潤三九表示,上述交易完成后,該公司的盈利能力得以提升,綜合競爭實力和抗風險能力將增強,有助于提高公司的資產質量和盈利能力、增強持續經營能力。
還有,湖南易能生物則重金打造了“湖南易能生物醫藥智慧中藥研發基地”,將中藥的研發與互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融合為一體。該基地預計將于2022年底投入使用,基地全面建成達產可實現年產值50億元。
總的來說,中成藥集采對于市場和企業來說,機遇與挑戰并存。在此背景下,中藥企業只有加速創新,并通過全產業鏈布局,抓好質量和成本關,才能贏得更好的未來。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能制造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智能制造網”,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9719789;郵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