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2022世界智能制造大會上,2022智能制造“雙十”科技進展重磅發布(包括“2022世界智能制造十大科技進展”、“2022中國智能制造十大科技進展”)。
據筆者了解,國際智能制造聯盟(籌)、中國科協智能制造學會聯合體已經連續6年在大會發布年度“雙十”科技進展,迄今已發布57項“世界智能制造科技進展”、60項“中國智能制造科技進展”,相關成果應用也已經覆蓋基礎制造裝備、高檔數控機床以及工業機器人等近20個制造業行業,對于助推智能制造發展發揮了積極的示范引領作用。
今年的2022智能制造“雙十”科技進展成果覆蓋領域較廣,包括制造裝備、工程機械、工業機器人、電子信息、能源裝備以及家用電器等重點領域,緊緊圍繞智能制造共性關鍵技術、智能產品、智能生產、工業互聯網以及智能服務、云平臺、智能制造標準、智能制造應用實踐與解決方案,對把握智能制造發展脈搏、解決“卡脖子”技術難題、促進企業高效發展等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2022世界智能制造十大科技進展——
1、西門子的SNC原生數字化工廠:該工廠不僅在產能、生產效率和產品上市時間等方面取得飛躍,更成為綠色低碳工廠的標桿;
2、亞馬遜云科技的數字孿生服務IoT TwinMaker:是數字孿生技術棧中間的一個重要組件,能讓開發人員更加輕松、快捷地創建現實世界的數字孿生,如建筑、工廠、工業設備和生產線;
3、英偉達的新一代智能移動機器人仿真平臺:新的Isaac for AMR平臺是一種基于云的仿真服務,用于機器人開發和測試;
4、北京奔馳的基于大數據平臺的工業機器人預測性維護應用:該系統結合人工智能手段,確保每一臺產品都能夠按照奔馳全球統一的質量標準交付給客戶;
5、中興通訊的5G智能制造基地創新實踐:基地位于南京市江寧區濱江開發區,于2020年3月正式投產,是中興在國內最大的5G智能制造生產基地;
6、中鐵裝備的全斷面隧道掘進裝備行業工業互聯網平臺:已服務高黎貢山、洛寧抽水蓄能等重大工程項目200余項,連接盾構機、頂管機等各類掘進裝備,積累數據上萬億條;
7、清華大學的大型復雜構件機器人原位高效高質量銑削加工技術及裝備:集高精度、高剛度、高靈巧等加工于一體,解決了大型工件傳統加工中機床龐大、成本高和大工件工序轉移不方便等的難題;
8、思科的新工業自動化—IT/OT融合網絡技術:是通過思科軟件定義技術,將工廠范圍內的IT網絡、OT和工業網絡有機整合起來,實現整個網絡的自動化,敏捷性、以及安全性;
9、貝加萊的ACOPOS 6D平面磁懸浮輸送系統:通過該輸送系統,每個產品可根據實際需要,沿各自路徑通過不同工位,從而使生產組織更為靈活高效;
10、南京大學的智能物資盤點機器人:可以識別出擺錯位置的圖書的機器人,靠射頻識別感知等技術可以每小時識別2萬多本書,讓圖書館里的人們不再為找不到書而頭疼。
另外,“2022中國智能制造十大科技進展”具體包括微納機器人關鍵技術與應用、基于數字化三維光刻的微納智能制造與應用、變剛度薄壁復雜曲面零件機器人智能磨拋、復雜電子組件智能微組裝生產線、新能源動力電池AI智能工廠、大型柔性智能備料車間、智能注塑工廠關鍵技術、盾構機產業4.0基地、大型郵輪智能薄板車間、船舶動力配套系統先進制造關鍵技術與應用。
其中,蘇州大學的“微納機器人關鍵技術與應用”和“基于數字化三維光刻的微納智能制造與應用”兩項成果成功入選。據說,后者成果實現了米級幅面微納結構的高效與高精度兼容性制造,開展大面積海量數據算法、三維計算光刻和新穎光子特性數字設計等技術創新。
而中聯重科“大型柔性智能備料車間”也成功入選“2022中國智能制造十大科技進展”,展現出企業智能制造的非凡實力和標桿形象。據介紹,該車間集成了近50臺智能切割機、約70臺視覺機器人、超100臺智能AGV以及APS、MES等11套智能信息化系統,年切割鋼板35萬噸。
“雙十”科技進展成果在工業機器人、電子信息、工程機械、能源裝備等智能制造領域中具有前沿性、新穎性或實質性、示范性技術突破,有助于解決智能制造領域技術難題和行業棘手問題,對于提升相關行業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以及推動我國智能制造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