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快提升我省制造業設計能力,支撐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和產業強省建設,近日,云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云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云南省教育廳等15個部門聯合印發《云南省推動工業設計加快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
《實施意見》提出,到2025年,全省工業設計發展水平和服務能力顯著提升,制造業領域設計短板得到明顯改善。力爭構建1家省級工業設計研究院或公共服務平臺;認定省級工業設計中心50家,建成2家及以上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鼓勵創建工業設計企業,著力引進國內外一流專業設計機構、設計專家,培育本土優秀設計人才,打造具有云南特色的工業設計品牌。
云南省推動工業設計加快發展的實施意見
工業設計是提升產業鏈與價值鏈水平的有效手段,對促進產業優化升級、實現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作用。為貫徹落實國家部委的部署要求,加快推動我省工業設計與產業融合發展,提升工業設計能力與水平,制定本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落實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等國家部委加快工業設計發展的總體部署,圍繞省委、省政府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和產業強省建設要求,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完善政府引導政策措施,優化發展環境,發揮企業市場主體作用,增強工業設計創新能力,促進工業設計與制造業深度融合,加快發展工業設計,有力支撐制造業向高端化、信息化、綠色化、服務化方向高質量發展。
(二)基本原則
堅持政府引導和企業主體相結合。遵循產業發展規律,激發企業積極性和創造性,更好發揮政府引導作用,形成政府大力引導、市場有效驅動、企業為主體的工業設計產業發展格局。
堅持工業設計與產業發展相結合。發揮工業設計在做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中的引領作用,推動傳統產業提質增效升級、培育新興優勢產業,實現從簡單規模、速度擴張到技術、質量、品牌領先轉變。
堅持統籌規劃與重點推進相結合。統籌規劃我省工業設計產業發展目標與體系建設,緊密結合我省產業優勢,確定發展的重點領域和重點推進計劃,推動工業設計產業全面、有序、可持續發展。
堅持工業設計與服務型制造相結合。推動工業設計與企業戰略、品牌運營、商業模式深度融合,使工業設計不僅體現在產品上,更體現在研發、生產、營銷、售后服務全流程上,實現傳統制造向服務型制造轉型發展。
(三)發展目標
通過設計創新,企業拓展國際國內市場、創建品牌的能力不斷增強,全省工業設計發展水平和服務能力顯著提升,制造業領域設計短板得到明顯改善。到2025年底,力爭構建1家省級工業設計研究院或公共服務平臺;認定省級工業設計中心50家,建成2家及以上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鼓勵創建工業設計企業,著力引進國內外一流專業設計機構、設計專家,培育本土優秀設計人才,打造具有云南特色的工業設計品牌。
二、主要任務
(一)增強工業設計自主創新能力。引導企業重視設計創新,加大設計投入,建設工業設計中心。鼓勵企業構建“設計+研發+用戶體驗”的創新設計體系,建立產學研用相結合的創新模式。引導有條件的制造企業設立獨立核算的工業設計中心或設計院,加大省級工業設計中心認定和支持力度,支持申報國家工業設計中心。鼓勵工業設計中心在發達地區設立分支機構,提升設計創新和市場拓展能力。支持創辦工業設計企業,開展專業化服務。支持工業企業設計業務外包專業設計企業,整合資源,提升創新效率。支持工業設計企業創立自有品牌。支持設計企業參與國內外工業設計重要賽事、重大活動等,提升綜合實力。鼓勵國內外知名設計機構和設計師落戶云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商務廳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二)提升工業設計公共服務能力。鼓勵制造業龍頭骨干企業整合設計機構、高校、科研院所等資源,建設省級工業設計研究院,搭建開放共享、專業高效的工業設計公共服務平臺,促進設計資源共享、設計人才集聚、設計空間開放共用,為廣大中小企業提供工業設計項目對接、成果轉化、交流合作、人才培養等服務。加強與國家和省外優秀工業設計組織合作,通過購買服務或設計成果效益分享等形式,引導制造企業與設計單位加強在市場調研、產品定位、創意設計、生產工藝、市場營銷、品牌建設等環節的對接與合作,支持雙方建立長期、穩定的戰略合作關系。鼓勵各州(市)積極引入設計資源,與本地區特色產業融合發展,促進設計成果落地生根,提升本地產業發展水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商務廳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三)提升工業設計服務價值。鼓勵制造企業加大對工業設計的投入,支持工業設計企業以訂單、契約、股權等多種形式為制造企業提供設計服務。引導設計企業與制造企業開展形式多樣、內容廣泛的對接合作,大力推廣“設計+科技”、“設計+工業文化”、“設計+工業旅游”、“設計+服務”等新業態發展。積極推廣“互聯網+工業設計”,探索建設線上線下開放性共享平臺,發展眾創設計、眾包設計、定制化設計、用戶參與設計、云設計、網絡協同設計等新型服務模式,促進工業新產品產值率明顯提升。運用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虛擬仿真、智能控制等網絡信息技術,發展網絡設計和智能設計,提高設計協同創新能力和制造效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文化和旅游廳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四)強化工業設計人才隊伍建設。加大高校工業設計相關學科(專業)建設力度,加強與國內外著名設計院校合作,引進先進教育教學理念,建設高水平的工業設計相關學科(專業)。強化專業設計人才培養,建設校內外設計實驗和實訓基地,鼓勵學校組織學生參加工業設計大賽,著力培養具有創新視野的設計人才。鼓勵優秀工業設計師到高校兼職授課,加大復合型、實用型、創新型人才培養。積極推廣產學研合作人才培養模式,支持院士、知名專家在企業設立工作站。開展系列化,多形式的設計培訓和國際交流,引進海內外高端設計人才。建立人才交流和激勵機制。(省教育廳負責,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配合)
三、工業設計重點服務領域
(一)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先進裝備制造——圍繞外觀造型、功能創新、結構優化及節材節能、新材料使用等重點環節,創新設計,在高速精密數控機床、發動機、自動化物流設備、鐵路養護設備、軌道交通裝備、破碎篩分設備、節能環保裝備、電力和新能源裝備、高原特色現代農機具、智能化大型高效泵、城市排澇裝備等形成一批具有較強核心競爭力的新產品。充分運用仿真設計,通過物料供應和生產流程再造,實現個性化定制的生產模式,滿足個性化、小批量、多品種的市場需求。
新能源汽車——系統集成新能源、新材料、電子信息等技術,在外觀造型、功能創新、結構優化和品牌推廣等環節創新設計元素,不斷優化材料與制造工藝,推進綠色環保化,改善行車安全性、乘員舒適性和車身輕量化。加強信息技術應用,推廣汽車智能化、個性化設計。
生物醫藥——發展中成藥大品種、民族特色藥和中藥保健品研發設計、包裝設計與品牌設計,力爭形成一批市場效益高、社會效益好的產品與品牌。樹立通過工業設計提升產品質量的理念,推動醫藥工業與現代生物技術、基因和細胞工程、云計算等相關技術深度融合,增強從分子結構到制劑工藝全流程工業設計能力。加強“一帶一路”沿線特別是接壤國家基于民族多樣性的醫藥產品合作,共同開展研發、應用設計,力爭形成一批市場效益高、社會效益好、國際國內領先的高端仿制藥、中藥和民族藥產品。
新一代信息技術——系統集成云計算、計算機軟硬件、數據中心、通信傳輸與網絡、互聯網、新媒體、終端設備等技術,創新設計理念,整合教育、商務、娛樂等相關領域的商業模式與服務內容,力爭形成一批國際國內領先的具有較強核心競爭力的新產品與高端產品。利用包括計算機軟硬件、互聯網、智能終端等相關技術的工業設計集成創新,發展互聯網設備和智能終端的外觀設計,高端軟件等的交互設計。
節能環保——圍繞外觀造型、功能創新、結構優化及節材節能、低碳新材料使用等重點環節,集成節能減排、污染控制處理、環保生產、云計算、計算機軟硬件、互聯網、智能終端等相關技術,力爭形成一批經濟價值高、市場前景好、綠色低碳的設計產品。開展碳足跡標識產品設計,運用設計工具,開發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裝備和產品,更好滿足移動化、微型化、巨型化和超常環境工作的要求。
(二)促進傳統產業轉型提質增效。(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有色金屬——支持硅光伏、鋁制品生產企業建設面向用戶的個性化定制平臺,開展規模化多批量的個性需求設計制造,提升產品價值鏈。鼓勵有色金屬龍頭企業擴展上下游產業鏈,應用數字化、智能化手段設計建設為全產業鏈服務的供應鏈管理平臺。發揮企業主體作用,整合省內外優質設計資源,大力推進有色金屬新材料、高端精深合金加工技術及產品的設計制造,滿足中高端市場需求。
煙草——圍繞煙草全產業鏈發展產品設計、包裝設計、品牌設計、營銷設計等,發展雪茄、異型煙、低焦油煙、新型煙草制品等產品。設計打造品牌形象定位清晰、市場布局重點突出、風格特征突出鮮明、錯位互補進位升級的優勢品牌集群。探索個性化定制生產模式,通過物料供應和生產流程再造,滿足個性化、小批量、多品種的市場需求。
綠色食品——圍繞堅果、核桃、咖啡、釀酒、制糖、果蔬制品、乳制品、精制茶和肉制品等發展食品飲品包裝設計、功能設計、品牌設計等,鼓勵設計與文化創意融合,力爭形成一批具有特色文化創意、市場效益高、社會效益好的產品與品牌。
消費品——鼓勵龍頭企業加大原創設計,打造家具、桑蠶絲、服裝、橡膠制品等行業自主設計品牌,延伸產業鏈、提升產品附加值。支持有條件的地區依托產業集聚優勢,加快建設一批服裝服飾和橡膠制品設計中心。加強創意設計賦能,豐富地域元素,發展工業旅游,打造一批精致伴手禮產品和品牌。提升木雕、玉雕、陶瓷、民族刺繡等產品設計水平,創新營銷模式,強化品牌設計內涵,推動傳統工藝與現代工業設計融合發展。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統籌推進全省工業設計發展工作,建立省級部門工作協調機制,合力推動全省工業設計發展。推動建立省、州(市)工業設計工作體系,落實責任,細化任務,統籌推進。建立政企學研聯動機制,搭建工業設計服務機構和工業企業的聯系橋梁。(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科技廳、省知識產權局、省教育廳、省市場監管局、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商務廳、省統計局、云南省稅務局、云南銀保監局、云南證監局、人行昆明中心支行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二)增強政策引導。鼓勵支持創建和提升工業設計中心、工業設計研究院項目,支持制造企業工業設計成果轉化項目和購買工業設計服務。鼓勵高校院所和企業基于設計創新和專利制定團體標準、企業標準,積極參與制定國家標準和國際標準。企業提供技術轉讓、技術開發和與之相關的技術咨詢、技術服務收入,可按國家稅法規定享受稅收優惠政策。適時研究制定工業設計部門統計監測辦法,加強工業設計統計監測。鼓勵銀行業等金融機構加大對工業設計產業的金融支持,在風險可控、商業可持續的前提下,對工業設計形成的專利、商標,探索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模式。鼓勵符合條件的設計企業上市融資。支持舉辦工業設計賽事、工業設計對接、宣傳培訓、展覽展示等活動。(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財政廳、省市場監管局、省統計局、云南省稅務局、云南銀保監局、云南證監局、人行昆明中心支行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三)優化發展環境。適時舉辦省級工業設計大賽,鼓勵企業、高校積極參加國際國內工業設計獎評比活動,調動企業與設計師積極性,傳播、展示工業設計成果。鼓勵州(市)、行業協會和高校等積極打造各種設計領域交流平臺,引進先進國家、地區的工業設計新理念、先進技術和先進管理模式。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和應用,鼓勵企業和個人就工業設計申請專利等。加大懲戒力度,嚴厲打擊外觀設計專利侵權等違法行為。(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科技廳、省知識產權局、省教育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強化宣傳引導。加強政策引導和輿論宣傳,開展工業設計宣傳、展覽、交流等活動,提高新產品設計開發能力,普及安全、環保、綠色、健康設計理念,增強知識產權保護意識,營造工業設計發展良好氛圍。宣傳推廣典型案例,引導企業特別是廣大中小企業重視和應用工業設計。(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教育廳按職責分工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