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2022年,是黨和國家發展史上極為重要的一年。全省上下以迎接黨的二十大、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為主線,全面落實“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重大要求,切實擔起“勇挑大梁”重大責任,扎實做好“六穩”“六保”工作,全省地區生產總值達12.29萬億元、增長2.8%、再上一個萬億元新臺階,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14.4萬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達9258.9億元、同口徑增長1.5%,經濟運行呈現持續恢復、回穩向好態勢。重點做了以下工作:
——全力以赴穩住經濟基本盤。把穩增長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超前謀劃、主動作為,多措并舉促進發展質量穩步提升。加強經濟運行調度,實行月分析、季調度制度,扎實做好能源物資保供、重點產業鏈供應鏈保暢工作,電力運行經受住了夏季負荷比2021年提前19天“破億”、全年86天“過億”的嚴峻考驗。全面落實國務院“穩經濟33條”和“19項接續政策”,前瞻制定出臺“蘇政40條”“蘇政辦22條”等多項政策,加大惠企紓困力度,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稅緩費超過4500億元。全年新增貸款2.63萬億元,普惠小微貸款增速約為各項貸款平均增速的2倍。著力擴大內需,用足用好國家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實際投放省128個項目、金額達470.5億元。累計發行新增專項債券1760億元、帶動有效投資超過1.1萬億元。一批百億級產業項目和重大基礎設施項目開工建設,227個省重大項目完成投資超6400億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8%。出臺“促消費23條”等政策措施,舉辦“蘇新消費”“水韻江蘇”文旅消費推廣季等系列促消費活動,持續提振大宗消費,推動生活服務消費加快回補,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4.28萬億元,實現了正增長,規模居全國第二。推動外貿保穩提質、外資保穩促優,制定實施“促進外貿保穩提質12條”等政策措施,成功舉辦東盟—中日韓(10+3)產業鏈供應鏈合作論壇暨東亞企業家太湖論壇,進出口總額達5.45萬億元、增長4.8%,實際使用外資達305億美元、增長5.7%、規模繼續保持全國首位。大力提升產業競爭力,成功舉辦2022全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大會,習近平總書記發來重要賀信;培育創新型企業集群,全省高新技術企業達4.4萬家;扎實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比重分別達40.8%、48.5%;加快推進“531”產業鏈遞進培育工程,特高壓設備、晶硅光伏等7條產業鏈達到中高端水平;全年新增48家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和424家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新增4個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新增數居全國第一;優化信貸結構,全省制造業貸款連續27個月實現兩位數增長。科創板、北交所上市公司分別新增25家和14家,總數分別達96家和27家。積極培育數字經濟新增長點,實施制造業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三年行動計劃,全年3萬家規上工業企業啟動改造項目、1萬家完成改造任務,新增國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廠9家、工業互聯網標桿工廠79家。
——堅持不懈保障和改善民生。采取更多舉措惠民生、暖民心、解民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4.98萬元、增長5%,年初安排的12類50件民生實事全面完成。加大穩就業工作力度,認真落實援企穩崗各項政策措施,精準幫扶高校畢業生、農民工、退役軍人等重點群體就業,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促進多渠道創業就業,城鎮新增就業132萬人,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不斷優化基本公共服務,加強重大民生政策統籌協調,實施民生支出清單管理,教育、醫療等重點支出增幅均高于財政支出總體增幅。養老托育服務短板加快補齊,全年累計新增托位數4萬個,完成適老化改造3.6萬家,“15分鐘醫保服務圈”覆蓋95%以上的鄉鎮和街道。強化民生商品保供,健全多層級儲備調控和預期管理體系,重要民生商品保持量足價穩,全年居民消費價格上漲2.2%、控制在預期目標內。著力幫扶困難群體,開展特殊困難群體救助幫扶和婦女兒童權益保障問題專項排查整治行動,保障城鄉低保對象64.14萬人、特困人員20.2萬人,發放價格補貼資金3.78億元、惠及困難群眾455萬人次。
——堅決守牢安全發展底線。始終保持“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意識,下先手棋、打主動仗,不斷提升風險預測預警預防能力,切實增強高水平安全保障。科學精準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及時優化調整防控措施,果斷處置省內多起局部聚集性疫情,提升重大疫情防控救治能力,最大程度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堅持全國“一盤棋”,先后派出21批次17646名醫務人員,支援海南、四川、西藏、新疆、天津等地抗疫,全力支持打贏大上海保衛戰,為全國抗疫大局作出江蘇重要貢獻。一著不讓狠抓安全生產,深化提升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大灶”,深入開展安全生產百日攻堅行動,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各類生產安全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在前兩年大幅下降的基礎上比上年又分別下降33.67%和30.32%。堅決扛穩糧食安全重任,劃定永久基本農田5345萬畝,高標準新建400萬畝旱澇保收、高產穩產“噸糧田”,科學調度水源應對持續干旱,全省糧食總產量達753.8億斤、再創歷史新高。推進重點領域風險隱患排查化解,持續化解存量政府性債務,穩妥處置大型企業債務風險,全力做好“保交樓”工作,扎實開展“信訪突出問題攻堅化解年”行動,有力保障了經濟社會大局穩定,為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營造了良好環境。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能制造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智能制造網”,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9719789;郵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