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的海濱城市,和風暖陽,人們面朝大海,欣賞著水天一色的美景,享受著自由悠哉的時光;北國的冰雪世界,雖然冰天雪地,卻也難以抵擋人們的熱情似火,各大景區燈火璀璨……
扛過了三年的重創,旅游業終于迎來了黎明曙光。
寒冬已過,暖春降至
自疫情發生以來,受到防疫政策的影響以及出行的限制,旅游產業按下暫停鍵,深陷泥沼之中。直至2022年12月7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宣布不再對跨地區流動人員查驗核酸檢測證明和健康碼。
旅游業似乎一夜覺醒,蓄勢待發,重裝上陣。全國各地紛紛精心策劃新春文旅活動,相繼推出文旅套餐、門票減免等優惠政策,涵蓋了文藝演出、文旅惠民、云游直播等多種形式,包括線上、線下等多種渠道,從而吸引游客前往游玩。
譬如,浙江省部分景區推出首道門票免費游措施,發放文旅消費券近5億元,組織500余場特色文化活動等。福建省漳州推出高峰谷景區免首道門票、鷺凱生態莊園4折系列套餐、泉州推出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和石獅茂險王主題樂園寒假研學優惠套票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推出“2023歡樂春節暢享京城”主題系列活動等。四川省推出“玉兔獻瑞賀千秋,天官賜福滿蜀州”癸卯新春國潮沉浸劇本游系列活動等……
的確,疫情放開之后,不再受限于防疫政策等的影響,人們壓抑了許久的旅游需求,瞬間爆發,其出行意愿也大大提升。尤其是在春節時刻,滿滿的新年味、久違的煙火氣,人們更愿意給足過年儀式感。
三年大疫過后的首個春節,旅游業迎來了業績全線反彈。根據文旅部數據顯示,兔年春節假期,國內旅游出游3.08億人次,同比增長23.1%,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88.6%;實現國內旅游收入3758.43億元,同比增長30%,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73.1%。
對比旅游總收入,被熱播劇《去有風的地方》帶火的云南旅游熱,春節7天狂攬384.35億元旅游收入,在21省份中名列第一;浙江旅游收入突破300億元,同比增長36.10%,達329.5億元。而江蘇、山東、四川文旅市場形勢喜人,春節假期旅游收入均超200億元;湖北、河南、上海、湖南、福建、黑龍江、吉林7省份緊隨其后,春節假期旅游收入超百億。
中國旅游研究院認為,2023年春節是感染“乙類乙管”政策實施后第一個公眾假期,疫情積壓的探親訪友、旅游過年、民俗體驗、避寒和冰雪等出游需求集中釋放,奠定了全年旅游經濟“高開穩增,持續回暖”的市場基礎。
對此,可以肯定的是,接下來,旅游業復蘇是大勢所趨,并將會提質發展迎來契機,而服務和體驗的升級也將成為未來留住游客的關鍵。
讓旅游更加“智慧”
有危必有機。疫情導致的低迷,讓多年來發展迅猛的旅游業也有了一個“反思”的機會。
當下,擺脫了疫情的困擾,旅游業正處于回暖復蘇階段。面對更加復雜的市場環境,游客們已經逐步突破了區域、距離,甚至是線上線下的限制,其旅游需求也更加多樣化和個性化。在此背景下,可以說,智慧旅游是當前旅游業的重要發展趨勢。
2022年12月,文旅部黨組書記、部長胡和平博士在2022中國旅游集團化發展論壇上提出了未來旅游發展的五大趨勢:一是要深入推動大眾旅游;二是加快培育智慧旅游;三是探索發展綠色旅游;四是積極倡導文明旅游;五是大力推進文旅深度融合。
所謂智慧旅游,就是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主要特征,將物聯網、云計算、5G、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引入旅游體驗、產業發展及管理等環節,通過信息化手段結合景區資源,打造全域旅游名片,一方面擴大景區影響力,另一方面滿足老百姓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從而推進旅游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發展。
那么,“科技狠活”到底給智慧旅游帶來了哪些影響?
1.提供智慧化、個性化的旅游服務
伴隨著移動互聯網等技術與旅游產業的深度融合,各城市可結合當地實際打造智慧旅游服務平臺,建設集資源展示、資訊發布、商務預定、門票預約、智能客服、咨詢投訴等功能為一體的公共服務平臺,從而為游客提供智慧化、個性化的旅游服務。
2.全面、直觀、便捷了解景區信息
在大數據、云計算等信息技術的全方位覆蓋下,將該景區景點信息加以整合,包含景區路線圖、各景點名稱、景區周邊查詢、公共衛生間等服務功能,通過手機APP、微信公眾號、微、多媒體
觸摸屏等多終端、多形式觸及等應用形式呈現,讓游客更加全面、直觀、便捷地了解景區信息。
3.提供虛擬旅游資源,豐富智慧旅游體驗
結合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新興技術,建立虛擬旅游環境,實現人與人之間或人與產品之間的互動,并在其中隨心遨游,享受極為逼真、身臨其境般的虛擬旅游,也能更好地了解旅游目的地的風土人情。
基于此,我國旅游業在這方面已經有了值得借鑒的落地案例。例如故宮聯合騰訊地圖、騰訊云小微語音助手落地的“玩轉故宮”的小程序,游客可通過“玩轉故宮”提前熟悉故宮的基本信息,包括簡介、票務、開放時間、地理交通、瀏覽須知等;而且還結合了騰訊地圖定位的手繪版故宮全景地圖,將真實的景點客觀還原到手機地圖上,展示故宮全貌。又如龍門石窟也上線了“智游龍門石窟”小程序,該小程基于騰訊云小微語音交互,聯合騰訊地圖打造成智能導覽服務助手,從智慧導覽、管理工具、大數據、游客互動和精準營銷這5大方面為龍門石窟的智慧化建設助力。
當然,不僅僅上述提到的智慧旅游給游客帶來極致體驗。智慧旅游還可以為景區商家提供智慧營銷策略,通過旅游資源展示、游客資源分析等行為,精準挖掘文旅市場目標客戶,豐富旅游景點的營銷觸點,吸引更多的游客,增加景區收益。
寫在最后
2011年,國家旅游局局長邵琪偉提出了將“智慧旅游”作為我國旅游業未來10年的發展目標。而后受到疫情的影響,“無接觸”式旅游更是日益受到關注,客觀上推動了各地加快智慧旅游的建設。
當下,以互聯網為代表的現代信息技術更新迭代,為旅游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動力,全國各地更是把智慧旅游作為旅游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通過智慧化手段推動公共服務更智能、行業監管更科學、行銷推廣更精準。
隨著我國政策的開放,我國經濟快速復蘇,專家預計2023年底我國智慧旅游業市場規模將達到5000億元左右。
陰霾散去,旅游出行將會逐漸回歸人們的正常生活。而未來的旅游業,在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5G等技術的引入下,將會帶來顛覆性的改變,并朝著高科技的方向發展,為游客帶去更豐富的游賞體驗,為景區升級、解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