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4月份,疫情蔓延、供應鏈干擾、創紀錄的通貨膨脹、原材料和物流成本持續上升等諸多挑戰持續沖擊著全球汽車市場,車企產銷水平也大受影響。今年4月份,隨著供應鏈干擾等問題不斷緩解,車企交付了積壓已久的訂單,大部分汽車市場依然延續了前兩個月的增長態勢。
4月份,中國汽車產銷分別為213.3萬輛和215.9萬輛,同比增長76.8%和82.7%,環比下降17.5%和11.9%;前四月汽車累計產銷分別為835.5萬輛和823.5萬輛,同比增長8.6%和7.1%,產銷較一季度由負轉正。中汽協副秘書長陳士華表示,“4月,因去年同期低基數效應影響,汽車市場產銷實現同比快速增長。”此外,3月以來的非理性“促銷潮”造成消費者持幣觀望,汽車消費尚處于緩慢恢復期等諸多不利因素使4月產銷量環比有所下降。陳士華認為,中國汽車工業穩增長任務依然嚴峻,需要穩定和擴大汽車消費的有效政策持續提振。
相比之下,美國輕型車銷量預計同比僅增長10%至136萬輛(零售銷量約為106萬輛,非零售銷量約為29.6萬輛)。當月,本田汽車在美國的銷量猛增,福特汽車和豐田汽車銷量上升,現代汽車和起亞汽車銷量連續第九個月保持增長,這表明即使在利率上升使美國經濟和消費者信心降溫的情況下,被壓抑的需求依然強勁。
分析師指出,較高的庫存加上許多車企更慷慨的折扣正在支持美國零售銷量的增長。分析師還表示,“盡管業內對美國市場主要保持謹慎的基調,但美國市場繼續令人驚喜地向上發展。私人消費者仍然具有彈性,企業客戶似乎正在走向更實質性的復蘇。”
歐洲和日本汽車市場也在4月份維持了復蘇態勢。其中,歐洲4月新車注冊量接近一百萬輛,同比增長16%,連續第九個月保持增長。其中,英國新車銷量也連續九個月保持增長;德國新車注冊量同比增長13%;法國新車銷量自2022年9月以來一直都保持上漲趨勢。隨著供應鏈的改善和車企交付了積壓的訂單,歐洲汽車市場的復蘇仍在繼續,但今年前四個月的新車交付量仍比疫情前的水平低約五分之一。
日本新車銷量也連續第八個月保持增長,同比增長近17%,主要受益于半導體供應改善使主要汽車制造商能夠減少訂單積壓。在消費者支出、固定投資和出口增加的推動下,第一季度經濟經季節性調整后增長了1.5%。今年早些時候,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將2023年和2024年的經濟增長預測上調至1.8%和0.9%,預計政府的財政政策將支撐家庭消費。日本新車市場有望進一步復蘇。
一些亞洲汽車市場的狀況都比較疲軟,銷量均較去年同期有所下跌。在排名靠前的車市銷量增長的襯托下,印度輕型車銷量下滑顯得尤為突出。印度汽車經銷商協會聯盟(FADA)主席Manish Raj Singhania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印度乘用車銷量下滑一方面緣于去年同期的高基數,另一方面因為印度車輛排放標準OBD 2A的實施導致車輛價格上漲,迫使消費者在3月份提前購買車輛。”印度乘用車銷量在八個月內首次出現同比下跌。FADA表示,“在乘用車領域,庫存上升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但許多客戶仍然對從兩輪車更換到四輪車猶豫不決。”
越南、印尼、馬來西亞和泰國的銷量都呈現不同程度的下跌,下跌原因似乎也略有相似。越南銷量下跌47%主要是因為高利率和嚴格的信用審查使消費者貸款購車變得更加困難,以及去年同期的高銷量受益于疫情封控后被壓抑的強勁需求。泰國銷量下降6.1%主要是因為企業客戶推遲購買以觀望新政府的政策,以及金融機構汽車貸款的審批程序更加嚴格。
印尼和馬來西亞的銷量都受到了開齋節假期的部分影響。印尼銷量同比下跌28.8%主要是因為印尼政府將今年的開齋節假期定為4月19日至25日(去年假期主要集中在5月),汽車工廠和經銷商當月的工作時間也較去年同期有所減少,因此銷量下跌也在意料之中,預計銷量會在5月反彈。馬來西亞新車銷量同比跌近20%,環比跌超40%,主要是因為馬來西亞短期經濟復蘇計劃(PENJANA)中的銷售稅免稅計劃的結束以及開齋節假期導致工作時間縮短。
2023年,隨著全球經濟衰退的風險進一步加劇,宏觀經濟形勢嚴峻,未來充滿了不確定性,這將成為汽車行業面臨的主要挑戰之一。不過,預計未來幾年全球汽車行業仍將增長。得益于新興市場滲透率的提高、中國市場進一步復蘇,行業釋放積壓的需求等積極因素,2023年全球汽車銷量預計將超過6900萬輛,朝著疫情前幾年的水平邁進。
4月份,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不但延續良好表現,市場占有率也在穩步提升。數據顯示,中國新能源汽車4月產銷分別達到64萬輛和63.6萬輛,環比分別下降5%和2.5%,同比均增長1.1倍,市場占有率達到29.5%。1-4月,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累計完成229.1萬輛和222.2萬輛,同比均增長42.8%,市場占有率達到27%。在新能源汽車主要品種中,與去年同期相比,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動車和燃料電池車產銷均呈不同程度增長。此外,中國政府似乎有意延長購置稅,對于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來說是一大利好消息。
歐洲的電動汽車(包括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也繼續保持了穩定增長的趨勢,注冊量同比增長25%至約19.7萬輛,市場份額為21%(純電動汽車為13%)。其中,歐洲純電動汽車銷量同比增長50%,保持了增長勢頭,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銷量下跌4%。特斯拉Model Y連續六個月成為歐洲最暢銷的電動汽車,不僅得益于特斯拉最近的降價措施,也得益于Model Y是少數幾個供需平衡的電動車之一,可以快速交貨。
作為歐洲最大的電動汽車市場,德國4月電動汽車銷量同比下滑5.3%,市場份額從去年同期的24.3%下降到20.5%。由于最近的電動汽車補貼政策有所調整,德國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市場份額減少了一半,純電動汽車的份額有所增加。更令人意外的是,德國最暢銷的純電動汽車是大眾ID.4/ID.5。
德國整體經濟前景仍處于陰霾之下,給起電動化轉型蒙上了一層陰影。一些分析家擔心,即使在1月和2月還算強勁的背景下,德國3月工廠訂單的下降可能預示著經濟衰退的到來。德國汽車市場的狀況好于大多數行業,純電動汽車市場份額的環比增長甚至更強,預示著德國向清潔交通工具的持續過渡。但是,高通脹和經濟疲軟可能會對消費者的購買力產生負面影響,特別是對于像汽車這樣較為昂貴的產品。
作為歐洲電動化轉型最快的國家,挪威的電動化轉型似乎已經進入了后半場。挪威4月電動汽車銷量基本與去年同期持平,市場份額也連續三個月維持在90%以上。挪威純汽油車銷量創歷史第二低(112輛),市場份額創歷史第三低(1.25%)。
挪威新的稅收政策已經從1月1日開始實施。盡管挪威首次引入純電動汽車稅,但主要針對重型和昂貴的純電動車型,而且對碳排放高的車輛的征稅力度更大。挪威電動汽車市場目前正在逐步適應新的政策,并將在第三季度形成新的市場格局。
2023年9月之后,挪威的電動汽車市場份額預計很少會降到90%以下,12月可能有機會首次接近95%。挪威剩余的電動汽車市場份額轉化將依賴于價格合理的超小型電動汽車以及其他一些小眾市場(跑車、農民皮卡等)的電動汽車,這些市場將推出引人注目且價格相對合理的電動汽車。
總體來看,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呈現逐步走高的特征,政府有意進一步延長購置稅,這對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是一大利好。歐洲電動車市預計也將實現增長,但隨著新的電動車型上市以及特斯拉繼續施加壓力,未來12個月可能會出現很多不穩定因素。從長遠來看,國際能源署依然看好中國和歐盟的電動化轉型,到2030年,電動汽車在中國、歐盟和美國汽車總銷量中的平均份額預計將增長到6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