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公告中并購的背后,有一個相當精彩的“故事”。
溢價410.62%并購思特瑞鋰業
去年11月,萃華珠寶公告,擬以現金6.12億元收購交易對方陳思偉、四川思特瑞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思特瑞科技”)等持有的四川思特瑞鋰業有限公司(下稱“思特瑞鋰業”)51%股權。
根據公告,經交易各方協商一致,共同確定思特瑞鋰業100%的股權價值為12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交易思特瑞鋰業評估值較凈資產賬面價值增值率為410.62%,每1元注冊資本估值約10.2元。而在萃華珠寶宣布收購的5個月前,思特瑞鋰業的股權轉讓價格折合僅為每1元注冊資本1.29元。
不難看出,思特瑞鋰業此次估值出現大幅溢價,而且彼時萃華珠寶現金流緊張,距離6.12億元的交易對價存在較大缺口,且當時協議還約定萃華珠寶應于2022年12月31日向交易各方支付3.2億元。因此,萃華珠寶收購公告披露后,迅速引來深交所監管關注,同時也被市場質疑是不是在輸送利益。
根據萃華珠寶29日的公告,其已向本次交易的交易對方支付部分轉讓價款,與思特瑞鋰業及交易對方正在積極推進辦理工商變更事宜。
陳思偉成為萃華珠寶實控人
資料顯示,萃華珠寶主營業務為珠寶飾品設計、加工、批發和零售,郭英杰為公司實控人。截止2021年末,萃華珠寶擁有492家加盟店、24家直營店,覆蓋全國大部分城市。
2014年11月4日,萃華珠寶在深交所掛牌,當年實現凈利潤9837.21萬元,這一數據也成為公司上市迄今實現利潤的最高點。此后數年,萃華珠寶業績幾乎是一路下滑,只不過在2021年出現了一次反彈。
數據顯示,2019年-2022年,萃華珠寶分別實現營業收入22.74億元、21.09億元、36.8億元和42.06億元,對應凈利潤為3743.04萬元、2881.08萬元、3408.79萬元和4780.75萬元。
也正是在2021年業績反彈之時,萃華珠寶發起了定增。根據當年11月的公告,萃華珠寶擬以5.38元/股的價格,向上海鴻菘和上海鴻杞企發行不超過7684.68萬股,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4.13億元,擬全部用于補充流動資金。
而在此之前的幾天內,萃華珠控股股東翠藝投資分別與上海鴻潮、上海鴻菘和上海鴻杞簽署了股份轉讓協議。股份過戶疊加定增后完成后,上海鴻菘及其一致行動人上海鴻杞、上海鴻潮將合計持有萃華珠寶28%的股份,公司控股股東將變更為上海鴻菘,實際控制人變更為陳華崇。
然而,該控制權變更事項在去年1月底宣告終止。
此次定增的失敗,促成了陳思偉的粉墨登場。2022年6月18日,萃華珠寶公告,翠藝投資擬以4.26億元的總價向陳思偉轉讓3073.87萬股。協議轉讓交割完成后,陳思偉持有股份將占上市公司總股本的12%。
2023年4月1日,萃華珠寶披露定增公告,發行對象為陳思偉及其控制的企業思特瑞科技,發行價格為11.92元/股,擬募資總額不超過7.8億元。
同樣的,如若股權轉讓交割順利,加上定增完成,陳思偉將直接及間接控制萃華珠寶合計29.90%的股份,成為公司新的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
因此,萃華珠寶收購思特瑞鋰業51%股權這一舉動,被市場稱為陳思偉入主上任之前的“資本運作”,甚至是思特瑞鋰業的一次“借殼”之作。
陳思偉多次出售鋰業資產
據媒體報道,業內人士透露,陳思偉擁有近三十年鋰行業經驗,在1995年牽頭籌建了中國第一批國有民用鋰鹽廠——四川阿壩鋰鹽廠,并帶領技術團隊自主研發出目前主流的“冷凍法”技術,被稱為“國內重量級的鋰業先驅”。
2007年,在卸任一手創辦的阿壩鋰鹽廠后,陳思偉創辦了四川國理鋰材料公司,也因此開啟了溢價出售之路。
2014年,陳思偉分別以65.3%、56.14%的溢價,將四川國理37.25%、63.75%股權賣給了雅化集團,2017年,雅化集團將四川國理50%股權出售給了四川能投。2021年,川能動力通過收購62.75%股權入主四川能投,隨后在2022年宣布收購四川國理43.74%股權。
出售四川國理的第三年,即2017年,陳思偉創辦了思特瑞鋰業,主要從事鋰鹽產品的研發、生產與銷售,主要產品包括氫氧化鋰(含無水氫氧化鋰)、碳酸鋰、磷酸二氫鋰等鋰鹽系列產品。
去年5月,陳思偉進行了思特瑞鋰業的第二次股權轉讓。受讓方四川潞瑞、四川鼎暮,兩者均為陳思偉實際控制的無實際業務的空殼公司,且轉讓價格卻較2月第一次轉讓價格增長了10倍。因此,陳思偉被質疑存在通過空殼公司給思特瑞鋰業抬估值的嫌疑。
而萃華珠寶對思特瑞鋰業的股權收購,則是第三次轉讓,思特瑞鋰業的估值及轉讓價格更是再上新臺階,各種質疑聲也更加此起彼伏。
值得注意的是,在萃華珠寶的收購協議中,雖要求思特瑞鋰業作出了業績補償承諾,但條件也極其寬松,僅要求思特瑞鋰業在2022年、2023年、2024年三年累計凈利潤不低于3億,而思特瑞2022上半年實現的凈利潤就已經超過2.8億元。
維科網鋰電了解到,2022年思特瑞鋰業實現銷售收入22億余元。
作為一家鋰業公司,主業當然不能丟。據SMM今年6月發布的調研信息,思特瑞鋰業目前擁有1萬噸電池級氫氧化鋰、0.8萬噸電池級碳酸鋰、數萬噸電池級磷酸二氫鋰產品年產能。公司2022年生產及交付鋰鹽產品共計13,000噸。
6月28日,在成都舉行的投資推介會暨重大項目簽約儀式上,陳思偉表示,公司決定在現有產業布局基礎上,繼續在德陽追加投資52億元,建設年產22萬噸的基礎鋰鹽生產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