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科網儲能注意到,2022年年底,市場普遍認為“2023年是鈉離子電池量產元年。”
時間如白駒過隙,轉眼2023年已至年中,今年上半年鈉離子電池在產品研發、產能建設、產業鏈培養、企業融資等方面都有了哪些成果呢?
本文將結合維科網儲能獲悉信息,結合研究機構EVTank聯合伊維經濟研究院更新了其年初發布的《中國鈉離子電池行業發展白皮書(2023年)》,對上述情況進行回答。
產能方面,2022年,鈉電全行業產能為2.0GWh(即中科海鈉建成的2GWh鈉離子電池量產生產線),;2023年上半年,該數據增加至10GWh(主要來自傳藝科技、多氟多、維科技術等)。
項目方面,據不完全統計,2023年,投資累計超231億元的鈉離子電池項目相繼簽約或開工,包括東馳新能源年產20GWh新型鈉離子電池項目、濮陽市鈉離子電池中試基地、眾鈉能源鈉離子電池項目等。
4月3日,東馳新能源年產20GWh新型鈉離子電池項目開工。該項目總投資80億元,其中2023年計劃投資4億元,建設廠房、辦公樓及鈉離子電池生產線。項目建成達產后將形成年產20GWh鈉離子電池的生產能力
4月19日,濮陽市鈉離子電池中試基地開工。該項目總投資51億元,共計劃建設14條1GWh產能生產線,2025年全部建成后可實現產能14GWh。項目共分三期,此次開工的一期項目將建設集鈉離子電池研發和生產為一體的鈉離子電池中試基地,預計9月份建成投產,可實現產能200MWh。
5月22日,眾鈉能源鈉離子電池項目簽約儀式在安徽宣城市廣德縣舉行。該項目總投資100億元,包括20GWh鈉離子電池電芯及10GWh鈉離子電池系統。目前是國內單體規模大的鈉離子電池建設項目。
白皮書數據顯示,預計到2023年年底全國或將形成39.7GWh的鈉離子電池專用量產線,主要增加產能來自于寧德時代、湖南立方、海四達、興儲世紀等已經進入實質性建設并進行設備招標的企業。
規劃產能方面,現有現有鈉離子電池企業的合計規劃產能已經達到275.8GWh,按照各企業的規劃進度,全行業實現這一產能的時間節點將是在2025年年底。
大規模商業應用方面,2023年上半年,思皓E10X花仙子-A00級短途車、奇瑞汽車新能源品牌iCAR、海洋生物系的海鷗等新能源車型先后搭載中科海鈉、寧德時代和比亞迪等企業的鈉離子電池。
此外,鈉離子電池在部分地方儲能示范項目中亦有提及,如立方新能源與美聯新材等5家企業,在國網遼寧省電力有限公司管理培訓中心聯手打造的首個普魯士藍鈉離子電池儲能示范項目。
不過,白皮書表示,由于鈉離子電池的產業鏈培養和理論低成本水平達成仍然需要較長的時間,鈉電池在大規模產業化應用仍需要等到2025年。
產業鏈培養方面,白皮書顯示,截止至2023年6月底,全產業鏈企業已經超過80家,涵蓋了鈉離子電池正極材料、鈉離子電池負極材料、鈉離子電池電解液等關鍵材料及電池企業。
鈉電企業融資方面,5月20日,全球唯一錳基鈉電企業——浩鈉新能源宣布完成數千萬元人民幣的天使輪融資,用于浩鈉新能源鈉電正極材料產線建設、電芯實驗線搭建及產品研發,引發市場熱議。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能制造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智能制造網”,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9719789;郵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