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以綠色發展為主題的中央企業,中國綠發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把綠色融入改革發展全過程,大力推進節能降碳,從能源供給和消費雙側發力,解鎖綠色發展的多種打開方式。
能源供給:追風逐光、科技賦能,探索減碳新路徑
7月1日,中國綠發自主研發投資建設的世界最大液態(化)空氣儲能示范項目在青海省格爾木市正式開工。
該項目裝機容量6萬千瓦/60萬千瓦時,配建25萬千瓦光伏項目,采用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深低溫梯級蓄冷技術,經過持續研發創新,取得百余項發明專利,成功突破從百千瓦級到萬千瓦級液態(化)空氣儲能系統規模化放大的設備約束。項目建成投產后,將成為液態(化)空氣儲能領域發電功率世界第一、儲能規模世界最大的示范項目,填補大規模長時儲能技術空白,對推動能源綠色轉型、保障能源安全、促進能源高質量發展、實現應對氣候變化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廣闊的黃海海域上一排排風車巍巍而立,伴隨著陣陣海浪將清潔能源輸送至千家萬戶。
中國綠發江蘇如東風電場運用大數據、云計算和人工智能技術,按照“端、網、云、用”構架理念,研發了一套數字化智慧型海上風電安全協同系統,從前期規劃設計、工程建設到后期運維,實現對海上風電場全生命周期的安全把控,是國內首個全生命周期數字化智慧型海上風電場。今年上半年,如東風電場累計發電量2.68億千瓦時,可滿足約10萬戶家庭全年用電,減排二氧化碳約26.7萬噸。
格爾木地廣人稀、地勢平坦、土地平整、地質結構穩定,良好的地域優勢為建設新能源項目提供了較好的土地資源。
在這里,中國綠發建設的青海海西多能互補集成優化國家示范工程,用“融合互補”做出了綠色能源的創新探索。“海西多能互補集成優化國家示范工程并不是幾種能源形式的簡單疊加,而是通過新技術和新模式的發展,使多種能源深度融合,達到1+1>2的效果。”中國綠發青海新能源公司項目工程師介紹。海西多能互補示范工程以光伏、風電、光熱為主要開發電源,以光熱儲能系統、
蓄電池儲能電站為調節電源,多種電力組合,有效改善風電和光伏不穩定、不可調的缺陷,徹底解決用電高峰期和低谷期電力輸出不平衡的問題。
能源消費:產業協同、融合發展,壯大綠色新動能
通過太陽能轉換的綠色能源,源源不斷地輸送到商場里。“自從用上了‘綠電’,在能耗方面也有了‘底氣’。”主管濟南領秀城貴和商業綜合體的營運負責人說。
在山東濟南,由中國綠發建設運營的領秀城貴和商業綜合體屋頂光伏發電項目,使用周期內總發電量可達到3105萬千瓦時,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30957噸,相當于165萬棵樹一年吸收的二氧化碳量,預計每年能為商業綜合體節省電費近百萬元。
讓這座綜合體實現碳中和的另一部分綠電來源是中國綠發山東德州風電場。這是中國綠發發揮產業協同優勢,實現綠色能源產業與綠色服務產業的一次跨平臺合作。中國綠發德州風電場的綠電并入山東電網,領秀城貴和商業綜合體根據運營所需電量再由綠電交易平臺定向購入德州風電。屋頂光電與德州風電完美組合,讓領秀城商業綜合體全部用上了“自家”綠電。
瞄準“雙碳”目標,聚焦綠色發展主責主業,中國綠發從綠色能源端、建筑空間端、生活服務端多元發力,全方位綠色低碳轉型升級,加快構建綠色發展新格局。
雨水回收池,循環利用水資源;太陽能光伏發電設備,節省場館使用期間的能耗;機動車異地集中停靠、電瓶車轉換入戶,綠色交通減少碳排放……在中國綠發千島湖度假區,綠色低碳元素隨處可見。通過創新應用綠色建筑技術和材料,中國綠發研發“綠色、智能、健康”建造標準,打造綠色建筑產品,建設長壽化、高品質、低能耗的示范項目。截至目前,中國綠發已經累計取得綠色建筑認證196項,推出兩批“雙碳”示范項目。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能制造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智能制造網”,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9719789;郵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