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乘聯會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0月,乘用車市場零售達到203.3萬輛,同比增長10.2%,前10月累計零售1726.7萬輛,同比增長3.2%。
圖片來源:乘聯會
結合此前表現來看,乘用車市場零售環比走強,乘聯會稱之形成了“銀九金十”的較強走勢。
自主份額再提升,合資應加快出口規劃
10月,自主品牌依舊沒有失手。
據乘聯會數據,10月自主品牌零售113萬輛,同比增長20%,環比增長5%。由此,該月自主品牌國內零售份額也進一步提升,達到55.6%,較去年同期增長4個百分點。放寬到今年前10月來看,自主品牌累計份額也達到了51%,同比增長4.9個百分點。
反觀合資品牌,10月主流合資品牌零售68萬輛,環比增長1%,但同比下降2%。其中,德系品牌零售份額18.1%,同比下降1.2個百分點,日系品牌零售份額17.7%,同比下降1.2個百分點。美系品牌市場零售份額達到6.1%,同比下降0.8個百分點。
另外,10月豪華車零售22萬輛,同比增長8%,環比下降16%。乘聯會指出,去年受芯片供給短缺影響的豪車缺貨問題逐步改善,但傳統豪車市場需求并不很強。
不難猜測,自主品牌“新能源與出口”這兩手牌打得仍然不錯。
乘聯會數據顯示,10月新能源車市場零售76.7萬輛,同比增長37.5%,環比增長2.7%。該月新能源車國內零售滲透率37.8%,較去年同期30.2%的滲透率提升7.6個百分點。
圖片來源:乘聯會
而分別來看,10月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60.4%,豪華車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19.6%,而主流合資品牌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僅有6.5%。
不過合資品牌新能源車滲透率雖然不高,但較此前也有些許提升,也因此,10月合資品牌新能源車份額有所提升。據悉,10月主流自主品牌新能源車零售份額72.9%,同比下降3.1個百分點,合資品牌新能源車份額5.6%,同比增加0.6個百分點。
值得注意的是,10月新勢力零售份額15.8%,同比增加1.8個百分點,蔚來、小鵬、理想等新勢力車企銷量同比和環比表現總體仍較強。
主流合資品牌中,南北大眾強勢領先,新能源車批發23,834輛,占據主流合資純電動48%強份額。乘聯會指出,大眾堅定的電動化轉型戰略初見成效,其他合資與豪華品牌仍待發力。
具體來看,10月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銷量突破萬輛的企業達到17家(環比持平,同比增2家),占新能源乘用車總量88.8%(上月88.1%,去年同期85.7%)。
其中:比亞迪301,095輛、特斯拉中國72,115輛、吉利汽車62,086輛、長安汽車53,990輛、上汽通用五菱44,626輛、廣汽埃安41,503輛、理想汽車40,422輛、長城汽車30,461輛、小鵬汽車20,612輛、上汽乘用車20,472輛、零跑汽車18,202輛、蔚來汽車16,074輛、上汽大眾15,603輛、賽力斯14,645輛、哪吒汽車12,085輛、奇瑞汽車11,307輛、上汽通用10,003輛。
出口方面,也是自主品牌勢頭更猛。據乘聯會數據,10月自主品牌出口達到31.8萬輛,同比增長69%,環比增長7%;合資與豪華品牌出口7.3萬輛,同比下降3%。
聚焦到新能源出口,10月新能源乘用車出口11.2萬輛,同比增長8.2%,環比增長22.9%,占乘用車出口28.6%。
廠商方面,特斯拉中國出口43,489輛、比亞迪30,521輛、上汽乘用車14,550輛、智馬達汽車4,750輛、東風本田4,614輛、吉利汽車2,112輛、哪吒汽車2,028輛、創維汽車1,726輛、長城汽車1,554輛、東風易捷特1,309輛、上汽通用五菱1,198輛、賽力斯643輛、小鵬汽車610輛。
針對合資車企出口情況,乘聯會表示,合資車企出口是實現合資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中國合資車企具有很強的國際成本優勢,很多優秀產品國內競爭力下降,但國際競爭力仍很強。”
該機構指出,合資車企的國外母公司大部分仍是偏區域性的優勢企業,尤其是歐洲和北美國際車企的海外市場布局不夠完善,很多市場是偏弱的,與其平均國際份額有巨大偏差,需要有效的補齊短板。
而中國合資企業的巨大國際成本優勢和逐步培育起來的本土化改進能力已經很強,可以針對部分海外市場進行有效的產品輸出,在不改變原有的國際品牌海外零售網絡的情況下,有較大的的產品輸出空間,同時針對個別有潛力的海外市場,也應該給中國合資車企一定的規劃布局的權限,實現深耕市場,提升中國合資品牌的國際貢獻度。
“銀九金十”之后,11月車市有望暴增
前文提到,乘用車市場零售呈現“銀九金十”的較強走勢,而這也是近幾年的常見走勢。究其原因,乘聯會認為是新能源車的增長動力驅動環比走強。
該機構指出,10月車市促銷持續增大,燃油車和新能源車促銷均環比增大,購車消費需求有所釋放。
與此同時,國家層面針對汽車行業的政策指引頻出,進一步穩定和擴大了汽車消費。商務部推動“百城聯動”汽車節和“千縣萬鎮”新能源汽車消費季活動效果顯現,國慶前后各地方車展等活動豐富多彩,各地也仍在陸續發布新的促消費政策,地方補貼發放逐漸常態化,與企業促銷合力對年底車市構成穩定支撐。
而展望已然到來的11月,車市增長環境似乎仍然較好。
乘聯會提到,近期政策防風險、補短板、穩增長力度顯著加大,地方政府特殊再融債券大規模發行,加發1萬億國債措施出臺,這會鞏固當前仍處偏高水平的市場預期,有助于在四季度保持經濟復蘇轉強勢頭。
與此同時,近兩年樓市高位理性回落利好車市,存量利率下調使得原本購房消費擠壓家庭可支配收入的壓力有所緩解,居民購樓投資收益波動較大,作為可選消費品的購車消費開始理性復蘇,因此近幾個月的車市零售走勢始終超預期。
另外,歐美利率處于高位,導致海外經濟相對低迷,尤其是南美和非洲等地車市持續低迷,受此影響中國汽車出口南半球不斷萎縮。但歐洲和東南亞等市場的自主品牌當地銷量持續走強,推動近期中國汽車出口形成多種模式全面蜂擁出海的火爆場景。
此外,11月的冷空氣逐步加力,借助“雙11”電商大促浪潮,購車需求會逐步釋放。隨著進入冬季天氣轉冷和秋收完成,農村地區的購車熱情會逐步釋放,新能源車和中低端燃油車市場也會逐步升溫。隨著共同富裕的政策推動,縣鄉市場出行需求規模潛力巨大,推動年末車市逐步走強。
且值得注意的是,一般年份11月是年內銷量第三名,僅次于年末12月和年初1月的銷量,而2022年11月是銷量第8位的銷量低谷期,導致今年11月的低基數高增長潛力很大。
“隨著車市的逐步走強,車企期待努力完成年度目標的信心增強,11月車市同比會暴增20%以上。”乘聯會如此表示。
誠然,汽車銷量的上漲值得欣喜,但必須指出的是,虧本賺吆喝并不可持續。從目前來看,與中國車市規模地位不匹配,中國車企盈利能力嚴重不足。
乘聯會指出,隨著宏觀政策“組合拳”效果不斷顯現,房地產市場合理回落,今年乘用車市場需求持續改善,但車企運營效益壓力仍較大。
相關數據顯示,今年1-9月汽車行業收入71,150億元,同比增長10%;成本61,955億元,增長11%;利潤3,460億元,同比增長0.1%;汽車行業利潤率4.9%,相對于整個工業企業利潤率5.6%的平均水平,汽車行業仍偏低。
其中9月汽車營業行業9,498億元,增長7%;成本8,219億元,增長8%;利潤424億元,同比下降14%。9月汽車行業利潤率4.5%,處于歷年9月的絕對低位水平。前期上游碳酸鋰成本過高,導致新能源生產成本高,虧損較大。
乘聯會表示,目前燃油車尚有一些盈利,但萎縮較快,新能源車高增長,但虧損較大,矛盾壓力較大。
針對此,該機構指出,穩定和擴大燃油車消費是改善行業盈利困境的有效措施,而新能源車企則需要有效改善產品結構,實現銷量和利潤的合理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