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推進重大事故隱患專項排查整治2023行動,進一步抓實房屋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生產工作,近日,四川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印發《全省建筑施工安全生產百日攻堅行動工作方案》,決定在全省組織開展建筑施工安全生產百日攻堅行動。
四川省圍繞“從根本上消除隱患,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強化責任落實,切實提升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水平。同時,加強源頭管控,全面排查整治各類風險隱患,堅決遏制事故易發、多發苗頭,堅決扭轉省建筑施工事故總量全國靠前趨勢,全力確保歲末年初建筑施工安全形勢穩中向好。
攻堅整治重點:
各地主管部門和有關參建企業要突出工作重點,全面開展隱患排查整治工作,緊盯施工重點部位、薄弱環節,嚴密排查、抓實閉環,嚴肅查處違法違規行為,以有力舉措扎實推進攻堅行動實施。
(一)強化落實各方安全主體責任
各地要強化《安全生產法》《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專項施工方案編制指南》《四川省工程質量安全手冊實施細則(2023版)》及“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十五條措施”等法律法規和制度文件落實落地,推動企業建立健全全員安全生產責任制,細化梳理全員崗位責任清單,認真落實建設單位首要責任和施工、監理等單位主體責任,壓實監督機構監管責任。要抓牢項目負責人、專職安全管理人員以及總監等“關鍵少數”,強化對關鍵崗位人員履職情況檢查,重點檢查項目經理帶班、監理旁站巡視、“安全日志”和“監理日志”填報等制度,以及隱患問題整改閉環落實等。對長期脫離崗位、履職不力的管理人員要嚴肅處理。
(二)嚴格開展重大隱患辨識防控
各地要全面對標對表《房屋市政工程生產安全重大事故隱患判定標準(2022)版》,提升重大事故隱患辨識“精確度”,督促責任主體聚焦高支模、深基坑、起重吊裝、地下暗挖等危大工程,以及臨電作業、高處作業、動火作業和有限空間作業等危險作業環節,加強安全風險管控,動態摸排并掌握重大事故隱患底數,分類分級推進整治措施落實,確保重大事故隱患及時清零。要結合“強安 2023”監管執法專項行動和重大事故隱患專項排查整治2023 行動,采取掛牌督辦、聯合懲戒、媒體曝光、集中通報等舉措,對重大隱患拒不整改的單位和個人,要依法處理,情節嚴重的向司法機關移交問題線索。
(三)開展城市市政工程隧道施工安全專項檢查
各地要督促涉及隧道施工的建設單位合理管控工期、造價,不得隨意壓減工期壓縮造價,影響施工安全和工程質量。
嚴格勘察、設計、施工、監理、檢測、監測等參建單位安全生產履約管理,強化分包安全管理。嚴格隧道專項施工方案編制及審批,落實關鍵工序施工前參建各方審查核驗責任。嚴格隧道門禁系統安裝及進出人員登記管理。嚴格按設計要求開挖和加固防護,按規定開展地質超前預報和監控量測。
隧道作業面要配備通信裝置,安裝有毒有害氣體監測報警設備,使用防爆型電器設備。針對高風險市政隧道要開展專項安全設計和綜合風險評估,充分設計輔助措施,風險區段嚴格落實“有疑必探、先探后挖、不探不挖”,地質災害未治理不得繼續施工。應用信息化監測手段,提升風險管控能力,健全應急準備和響應機制,如遇重大事故或自然災害前兆,立即預警、停止作業、撤離人員,嚴禁冒險作業。
(四)強化冬季施工和預防高墜措施
各地要根據冬季地域氣候條件、項目工程特點以及高墜事故發生規律,督促企業提前做好冬季施工安全防范準備,遇到惡劣天氣時,及時清除施工現場的積水、積雪,加強防凍、防滑防火措施,嚴禁雨雪和大風天氣強行組織施工作業。充分辨識高處墜落危險源,從嚴把控“四口五臨邊”和圍攔、蓋板、架網、主體封閉安全網等防護措施設置,嚴格安全帽、安全帶、安全網等安全防護用品質檢和使用,嚴格關鍵作業環節安全員和監理員全程跟班旁站,強化作業人員崗前教育,糾正習慣性違章,堅決遏制住高墜事故易發、多發苗頭。
(五)持續推進建筑起重機械治理
各地要督促在建項目“逐項目、逐設備”對起重設備開展自查自糾。重點排查建筑起重機械實體安全、檢測檢驗、安拆單位資質、設備操作人員證書、專項方案制定和執行等情況,堅決糾治設備“帶病”運行。各地要全面摸排區域內的起重機械和相關主體責任單位,掌握現狀底數,建立排查臺賬,緊盯安拆、頂升等高危環節,堅決查處特種作業人員未持證上崗、不編制專項方案、設備拼裝套牌、提供虛假檢測報告、超資質承攬業務等違法違規行為。要針對冬季特點,增加機械設備維修保養頻次,確保制動裝置和安全裝置靈敏可靠,全力防范起重設備安全事故發生。
(六)強化作業人員安全教育培訓
各地要督促施工單位建立和完善安全教育培訓制度,依法定期、按時組織安全教育培訓,提高從業人員遵紀、守法、照章安全作業意識。結合高處墜落、物體打擊、坍塌等事故類型和成因開展針對性教育培訓,強化架工、電工、塔吊(施工升降機)司機、司索信號、安拆等特殊工種人員實操技能培訓,未經教育培訓或考核不合格的人員,不得上崗。各級主管部門要將安全教育培訓工作列為監督抽查、安全巡查重點,對安全教育不到位的責任單位、責任人依法依規嚴肅處理,確保安全教育培訓工作取得實效。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能制造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智能制造網”,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9719789;郵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