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6月,國內有29家
連接器上市企業公布了2024年一季度的業績報告。立訊精密的營收毫無懸念又破百億,持續拉大與其他企業的差距,而下一梯隊的企業也不甘示弱,意華股份、電連技術、凱中精密、鴻日達、創益通的凈利潤實現大幅翻倍增長。
《國際線纜與連接》特意根據各公司一季度財報進行了詳細整理,可以發現,有22家連接器企業實現營收同比增長,增長率超30%的有12家,而凈利潤虧損的企業為10家。整體情況比去年第一季度樂觀,連接器行業在2024年第一季度展現出較好的增長趨勢。以下是業績概覽:

根據記者所整理的表格,可以看出,29家連接器企業中有18家企業實現了營收和凈利潤的同比增長,9家連接器企業的營收規模更是達到了10億元以上。其中,立訊精密以524.07億元的營收遙遙領跑,凈利潤達到了21.83億元,依舊穩坐國內連接器行業第一把交椅。
從增長速率看,中航光電營收53.42億元,凈利潤9.79億元,營收和凈利潤增長率均超過30%,而意華股份、吳通控股、電連技術、凱中精密等企業的營收和凈利潤同比增速較高,特別是凱中精密出現了驚人的1321.40%的凈利潤增長率。
然而,在激烈的連接器市場競爭中,部分企業也在面臨挑戰。航天電器、得潤電子、快可電子、華豐科技、富士達等企業的營收或凈利潤出現負增長,金信諾凈利潤虧損幅度更是達到了1137.12%。金信諾財報表明,雖通信業務與高速業務實現了增長,但由于系統及衛星業務相關產品未釋放市場需求,且研發投入仍在持續,其整體業務仍處于虧損的狀況。
另外,值得關注的是長盈精密、凱中精密等企業的凈利潤實現了顯著的扭虧為盈,這可能是企業經營改善或市場環境變化的積極信號。
近些年,隨著全球連接器制造業向中國轉移以及國內連接器國產化趨勢的日益明顯,國內領先的連接器制造企業正逐漸從低端市場向高端市場拓展。
一、消費電子需求回升,拉動連接器行業增長

消費電子領域一直是連接器的重要應用領域,拿國內龍頭連接器企業立訊精密來說,電子消費領域的營收占據了其總體營業額的大頭,在2023年的業績中占了八成以上。
盡管這幾年消費電子市場不景氣,但根據Canalys最新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市場達到2.962億部,同比增長10%,持續低迷了十個季度的消費市場首次迎來雙位數的增長。
這意味著,電子消費市場需求正在回升。考慮到我國連接器企業的業務在消費電子領域主要依賴于智能手機、電腦等移動設備的需求,這些產品的市場變化直接影響連接器行業的銷售情況。
在2024的第一個季度里,包括立訊精密、信維通信、意華股份、電連技術、興瑞科技、合興股份、奕東電子、徠木股份、勝藍股份、信音電子、鴻日達和創益通都實現了營收和凈利潤的雙增長。
正如立訊精密在季度報里面提到:消費電子產品正逐步向更個性化、智能化的發展趨勢演進,而數據中心光連接、電連接、散熱、電源等各類硬件需求亦迅猛攀升。隨著VR技術、智能穿戴設備等技術發展,連接器的智能化、小型化、集成化、高速化顯然將成為連接器企業的重點研發方向。
二、汽車智能化+網聯化成趨勢,連接器要求升級

新能源汽車作為國家新興戰略發展重點,近年來發展勢頭不可忽視,根據中汽協數據顯示,我國2023年新能源汽車銷量為949.5萬輛。
在下游市場中,汽車領域是連接器最大的應用市場之一,特別是隨著新能源汽車的不斷發展,不少企業都在不斷加強對新能源智能化和網聯化領域的布局。
根據表格可以得知,有大部分企業實現了營收和凈利潤雙增長,這意味著,汽車領域的廣闊前景疊加產能釋放,正拉動著連接器行業的需求增長。
在一季度營收和凈利潤呈增長趨勢的企業有立訊精密、中航光電、信維信通、電連技術、凱中精密、興瑞科技、瑞可達、合興股份、永貴電器、奕東電子、珠城科技、徠木股份、勝藍股份、信音電子、鴻日達。而得潤電子或受去年汽車電子和新能源汽車業務的大幅虧損影響,今年一季度凈利潤仍然虧損了3433.56萬元。
另外,由于整車制造成本下降,整車智能互聯技術需要,大多連接器企業將研發重點投向新能源汽車三電、智能駕駛、汽車輕量化等領域。
立訊精密在過去的一段時間內持續跨界賦能至汽車板塊,對新能源汽車智能座艙、智能駕駛等領域進行布局。長盈精密開在汽車“智能化”方面,研發 FAKRA、mini-FAKRA、HSD高速、車載多千兆以太網連接器等產品。
汽車智能化、網聯化打開了汽車行業的增量空間。優化行業供應鏈管理、采用先進的制造技術和材料科學,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為連接器行業增長提供支持。
三、光伏/儲能前景廣闊,助力連接器行業發展

為實現“雙碳”目標,今年兩會政策重點指出推動新型儲能發展,光伏/儲能產業將成為能源領域的發展重點。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新型儲能新建裝機規模達到21.5GW,光伏新增裝機量則在217GW左右。
根據索比光伏網數據測算,一個典型的1MW光電站總共需要3000套連接器左右,這意味著,新能源擁有著巨大的市場潛力。長盈精密、瑞可達、奕東電子、徠木股份、快可電子、維峰電子等企業對此進行了布局。
快可電子專注于新能源行業光伏電站的電氣保護和連接領域,擁有QC系列、AC系列等產品;維峰電子的新能源連接器產品則多用于信號控制傳輸。瑞可達的發展戰略是繼續強化光伏、儲能領域產品的更新迭代。
從《國際線纜與連接》的制表中,可以看到瑞可達、奕東電子、徠木股份呈現營收和凈利潤雙增長的局面。值得一提的是,瑞可達受新能源連接器及光伏連接器業務增長,一季度營收同比增長率達到了40.66%。而快可電子、維峰電子的營收和凈利潤均呈下降趨勢。
隨著儲能技術的應用范圍的不斷擴大,新能源市場空間也在增加。這對已經入局連接器企業而言,這個板塊的營收有望得到增加。
四、算力需求增長,連接器通信市場或呈新局面

隨著5G和AI大模型等前沿技術的不斷進步,算力正迅速崛起為一個關鍵的發展領域。根據IDC最新數據,2023年我國加速服務器市場規模達到681億元,同比增長104%。
通訊連接器是通信設備的關鍵部件之一,替換需求和新增需求驅動通信連接器行業發展。算力需求增長,數據中心的演進路徑也從傳統的"數據存儲"向"算力供給"轉變,這一轉變對連接器企業而言,是新的研發方向,推動通信連接器技術朝著高頻率、模塊化、小型化、低成本等方向發展。
根據表格,已經在連接器這個領域進行了深度布局的立訊精密、中航光電、信維通信、意華股份、吳通控股、凱中精密、瑞可達、奕東電子、徠木股份、創益通,均在一季度營收和凈利潤中取得了雙增長的“成績”,去年正式上市的華豐科技也在今年一季度的營收中呈現正比增長。而航天電器、富士達、陜西華達均沒實現營收和凈利潤的同比增長。
此外,信維通信一季度的衛星通信相關業務依舊保持快速增長,并重點布局高速連接器、BTB 連接器等高端細分領域;立訊精密的光連接產品能為網絡帶來更寬廣的帶寬和更長的傳輸距離;航天電器研制高速傳輸連接器、液冷連接器等產品。
當前,液冷服務器連接器的生產主要依賴于算力服務提供商對液冷技術全系列產品的制造,專門生產液冷服務器連接器的企業相對較少。而且由于不同的應用需求,各廠商在連接器的設計和性能方面也展現出各自的特色和差異。
五、工業自動化浪潮來臨,驅動連接器技術革新

工業自動化和智能制造推動了工控領域對連接器的需求,連接器企業主要在工業以太網、伺服電機連接等方面進行布局。
深耕該領域的連接器企業有中航光電、航天電器、瑞可達、永貴電器、華豐科技、陜西華達、維峰電子。根據表格,實現營收和凈利潤雙增長的企業主要有中航光電、瑞可達、永貴電器,而另外一半的企業凈利潤暫時還處于虧損狀態。
其中,工控連接器是維峰電子的營收大頭,由于今年工業連接器行業景氣度較弱,維峰電子今年一季度的營收和凈利潤均出現了同比負增長。而航天領域的下游需求波動,也導致航天電器一季度營收同比下降9.47%,增長幅度收窄。
但根據中商產業研究院報告顯示,2023年我國工業自動化市場規模達3115億元,預測2024年行業市場規模將增長至3531億元。
隨著國內工業自動化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大,連接器國產化替代需求增加,工控連接器領域的相關產品有望率先獲得增長優勢。
結語
目前,我國連接器市場仍然被國外連接器企業占據山頭,但國內領先企業正在不斷縮小技術差距。如何發揮本土優勢,不斷升級技術、規模、產業鏈以提高市場競爭力,是國內連接器企業的未來發展難題。
不過,相信隨著企業對連接器高端市場的不懈探索和投入,加之國家政策的支持、企業自身研發能力的持續突破,國內連接器企業有望贏得更廣闊的市場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