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固態電池開發商、美股上市公司QuantumScape(簡稱“QS”)與大眾集團旗下的電池部門PowerCo簽署了一項重要協議。
根據QS的新聞稿以及視頻內容,QS授予PowerCo在“取得令人滿意的技術進展和支付一定的專利費后”大規模生產固態電池的非獨家技術許可。
作為協議的一部分,PowerCo被授權每年使用QS的技術生產多達40GWh的固態電池,未來還可擴展到每年80GWh。
擴展后的產能足以為大約一百萬輛電動汽車提供固態電池技術。
QS總裁兼CEO表示:“這一協議是我們長期全球擴展戰略中的重要一步,將QS的固態鋰金屬電池技術推向市場。結合我們前沿的技術和PowerCo在制造和工業化方面的專業知識,這筆交易為一種輕資產的商業模式奠定了藍圖,并將我們置于能源存儲創新的前沿。”
大眾汽車集團技術董事會成員Thomas Schmall則表示:“電動汽車是出行的未來,與QS的這項協議將確保大眾汽車集團的全球車隊在未來幾年都能使用這項突破性的電池技術。”
該消息發布后,QS盤前交易大漲33.64%。
QS野心勃勃
資料顯示,QS是斯坦福大學前研究人員于2010年在美國圣何塞成立的新公司,主要從事固態電池研發工作,擁有超過200項固態電池技術專利和專利申請。
大眾在2014年就開始關注QS。在當年的12月份,大眾就持有這家公司5%的股份,妝時并未透漏這筆交易的金額。
在2018年,大眾又出資1億美元與QS成立合資公司,并派遣人員參與到QS的固態電池開發中,目標是在2025年建成一條固態電池生產線。
2020年6月,大眾宣布將增加對QS的投資,增資的金額為2億美元,大眾方面表示此舉是為了進一步開發固態電池。
QS于2020年11月底在美國上市。QS上市時,背后的投資者除了大眾,還有上汽集團,以及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等。
上市后,其股價一度升至132.73美元/股,由于其總股本為36656.63萬股,由此可知其總市值一度達到了468.54億美元(約3145億元人民幣)!
從技術實力角度看,QS曾于2020年12月上旬的一場在線會議中,向投資者展示了一款用“夢幻”的“超級電池”:這款可在15分鐘內充到80%電量的固態鋰金屬電池,可提升電動車90%續航力并降低制造成本。
QS由此成為首個發表在商業上可行的固態鋰金屬電池解決方案的電池企業。在鋰離子電池方面的研究而獲得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得者Stanley Whittingham認為,這是一個真正的突破,也是其受資本市場青睞的最直接原因。
2024年年初,有媒體報道稱,大眾宣布QS的無負極/固態電池樣本,通過了一項關鍵性的耐久性測試:結果表明其可實現50萬公里的超長壽命,并且幾乎不會出現續航衰減。
據悉,QS固態電池“實現了1000多次充電循環,容量仍超過95%。”這無疑遠超行業標準( 700次循環和20%的最大容量損失)。此外,QS固態電池還滿足或超過了快速充電、安全性和自放電等方面的測試標準。
由此看來,QS已經成為固態電池領域不可小視的力量。不過,QS也存在短板,那就是它至今并沒有落地量產的固態電池。
PowerCo規劃產能為240GWh
PowerCo是大眾在2022年7月正式成立的100%控股子公司,負責大眾全球電池業務。其規劃投建6座電池超級工廠,到2030年總規劃產能為240GWh。
截至2023年,PowerCo已經確定了三座工廠的位置,分別位于德國薩爾茨吉特、西班牙瓦倫西亞和加拿大安大略省的圣托馬斯,合計總產能達170GWh。
其中,薩爾茨吉特工廠已于2022年7月正式動工建設,將與國軒高科合作開發Unified Cell(標準電芯),年產能40GWh,計劃從2025年開始量產,將為大眾集團旗下的大眾、斯柯達和西雅特品牌生產電池。
位于瓦倫西亞的電池工廠,將與旗下西亞特品牌共同建設,年產能將達到40GWh。
圣托馬斯工廠預計將于2024年開始建設,并于2027年完工,建成后年產能高達90GWh。
另外的工廠方面,此前有消息稱大眾一直在東歐地區尋找其電動汽車電池超級工廠的潛在選址,考慮的地方包括捷克、匈牙利、斯洛伐克或者波蘭。
不過,也有消息稱大眾將推遲歐洲電池廠的選址計劃。大眾汽車集團也曾表示,不急于做出決定。
PowerCo是有著IPO的計劃的。
總結
財大氣粗的大眾,確實有建設高達80GWh固態電池項目的實力。
當前的問題是,QS的技術,是否可以支撐固態電池的量產。
拭目以待。
原標題:80GWh固態電池項目要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