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碳達峰碳中和的重大戰略決策,云南省以零碳園區建設為抓手,不斷提升園區綠色發展水平。2024年4月,云南省發布首批零碳園區建設名單,分別是安寧產業園區(新能源電池片區)、曲靖經開區、玉溪高新區、楚雄高新區(云甸片區)、祥云經開區。目前,5個零碳園區建設亮點紛呈、成效明顯。
園區主導產業延鏈補鏈強鏈加快
堅持存量增量并重,一方面抓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另一方面抓綠色能源與先進制造業高端融合發展。積極引進建設并加快投產有利于產業鏈延鏈補鏈強鏈的關鍵項目。今年以來,新能源電池方面,曲靖經開區中科電氣負極材料、億緯鋰能動力儲能電池項目已試生產;安寧產業園區新增簽約云南裕能磷酸凈化項目、云南祥豐新能源材料前驅體配套銨鹽項目等新項目6個,儲備項目48個,杉杉新材料公司與中石油云南石化公司、西南化工銷售公司簽訂石油焦深度戰略合作;祥云經開區貝特瑞、鴻新新能源、宸宇富基、牧陽科技、墨睿科技等一批重大產業項目相繼投產。生物醫藥方面,曲靖經開區博暉生物云南血液制品項目正式投產,銘輝醫療器械生產、博暉血液制品生產基地三期、爨藥生產項目等項目簽約。
園區綠色能源多能互補路徑探索加快
圍繞“為落戶園區企業提供100%全綠電”的供給思路,5個園區大力推進“源網荷儲一體化”工程,探索亮點頻出。安寧產業園區積極推進分布式光伏項目建設,目前年新增綠電已超2014萬千瓦時;曲靖經開區整縣屋頂分布式光伏已累計建設157兆瓦,新能源新材料產業園220kV輸變電工程和220kV科技城變4號主變增容工程已投運,為園區新增負荷90萬千瓦;玉溪高新區園區集中供熱項目已建成投用,年供汽量達30萬蒸噸,星鏈正儲公司的4000Ah新型電芯儲能技術已落地準備產業化;楚雄高新區云甸片區已完成1300kW屋頂光伏組件安裝,220kV蒼嶺變電站已建成供電,新建110kV園北變輸變電工程已完成調試;祥云經開區全省首個“風光儲”一體化項目天峰山風光儲項目正式并網,500kV禾甸近零碳變電站穩步推進,鴻新新能源公司率先啟動“零碳工廠”及廠區級“源網荷儲一體化”示范項目建設試點。
園區碳排放管理能力基礎不斷夯實
加強數字化賦能,錨定實現園區能源資源優化高效配置和園區能源、碳排放精細化管理目標,5個園區積極推進碳管理平臺建設。安寧產業園區加強與云南省電網公司、中國移動等雙碳領域技術團隊合作,中國移動“雙萬兆”進駐安寧產業園區,成功爭取到“2024年先進制造業集群和綠色低碳集群公共服務平臺補助資金”150萬元用于園區綜合能源管理體系建設;曲靖經開區能碳大數據管理平臺已完成模塊功能開發,正在搭建物聯網在線監測系統;玉溪高新區積極升級園區“電可維”能源及碳排放在線監測系統,加快智慧管理;楚雄高新區持續完善方舟能碳管理平臺,正與遠景公司簽訂共建共享合作協議;祥云經開區首創電碳監測應用平臺,打通“電—能—碳”數據鏈條,以數字電網為載體的“源網荷儲”調控中心加快建設,“極光星座02星”先導試驗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助力實施
智慧園區建設(試點)項目。
園區交通建筑綠化協同降碳水平提升
5個園區緊密結合園區實際,在多領域開展了協同降碳的特色探索。安寧產業園區綠色低碳示范綜合體主體結構建設進度已達90%,力爭成為新標準實施后云南省首個三星級綠色建筑,園區內云南豐同物流購置了48輛新能源重卡,進一步降低企業物流成本和生產能耗;曲靖經開區持續推動綠美行動,新增綠化面積1.64萬平方米,助力園區固碳增匯優勢提升;玉溪高新區與云南大學簽署了《玉溪高新區零碳園區建設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共建教學實習、成果轉化實踐基地,共同推動園區供應鏈碳足跡管理、零碳園區和零碳工廠等建設;楚雄高新區積極推進云甸片區集中供熱及配套設施建設,園區光儲充一體化停車場44個停車位已建成;祥云經開區所在轄區中老中越鐵路“大理號”國際冷鏈快速班列通車運營,大理商貿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中緬新通道(祥云)城郊大倉基地項目(一期)、大理國家物流樞紐國際信息平臺、大理(祥云)國際陸港等物流項目進展順利。
下一步,云南省將加快零碳園區“源網荷儲”一體化項目推進,有效增加零碳園區綠電和低碳(零碳)產品供給,切實提升園區和落戶企業綠色競爭力。
原標題:聚焦 | 云南省首批零碳園區建設穩步推進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能制造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智能制造網”,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9719789;郵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