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進入梅汛期以來,湖州市出現連續強降雨天氣,湖州轄區高速山區道路較多,持續降水可能引發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災害。那么,有沒有辦法提早發現隱患,及時提醒交通參與者呢?
2024年,全國多地發生高速公路路面塌方、隧道橋梁垮塌、山體滑坡等涉路交通險情,引發慘烈傷亡事故,引起各級領導高度關注。交警作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主管部門,亟需破解交通險情早發現、早預警、早處置這一難題。去年以來,在部交管局、部道研中心、浙江省交管總隊的直接指導下,湖州交管支隊創新打造以導航數據應用為核心的“浙里安行·護航平臺”1.0版本,有效破解高速公路突發險情“發現難、示警難、處置難”問題。
案例
近日湖州交管支隊高速三大隊接收到模型預警,馬上調取監控對G25高速公路相關路段進行核實,發現有一輛半掛車違法停在應急車道內,駕駛人正在后方撿拾掉落貨物。三大隊立即派警力前往處置,將貨車及人員帶離高速并安排車輛駁貨,避免一起嚴重交通事故。
從以上案例可以看出,通過護航平臺賦能,湖州交管支隊在高速公路交通安全防控體系建設過程中取得了有效地突破:
風險感知更加靈敏。在傳統“線上視頻巡查+線下車輛巡邏”的基礎上,依托導航對在途車輛位置、速度的實時監測,增加了一種速度更快、效率更高的路面異常事件感知新路徑。平臺上線運行以來,每天發現的事故、違停等異常事件由原來的130余起上升至現在的300多起,重大風險警情驗證準確率接近100%。
應急響應更加高效。發現異常事件后,地圖導航全面向用戶推送即時預警語音,達到“發現即預警”的最佳效果,“預警即處置”的最快反應。第一處置力量到達現場時間、一般占道事件處置平均撤除時間分別縮短到8分鐘、15分鐘,因異常事件引發的二次事故下降57%。
為健全“一路多方”工作機制,加強公路突發險情監測預警處置工作的總體部署,湖州交管支隊迭代升級“浙里安行·護航平臺”2.0版,全力打造風險掌控更加全面、動態管控更加科學、協同處置更加順暢的高速公路險情監測預警處置工作體系,推動道路交通事故防控工作模式從事后處置向事前預防、事中干預轉變。
“浙里安行·護航平臺”2.0版特點
(一)運用融合監測技術實現全量主動感知。實現對車輛停駛、交通擁堵、交通事故、拋灑物、行人等20余種路面異常事件的全天候車道級態勢感知,檢測用時小于5秒,誤報率、漏報率均小于2%。
(二)運用視頻跟蹤技術實現異常事件自動鎖定。平臺警情生成后,會同時展現三個視圖界面,包括事件框定圖片、事件發生前后12秒視頻和實時就近云臺監控畫面,實現了異常事件的自動快速判斷。
(三)運用多維交互技術實現全方位警示干預。在高德、百度等導航平臺和12噸以上貨車平臺的基礎上,打通危化品車車載終端、智在行App、電話、短信等多個預警信息即時發布渠道,加強傳統路面情報板、定向喇叭、光電預警等預警設施的組合式運用,建立形成導航車機、無人機、聲光電等3大類十余項全覆蓋、立體式預警矩陣。
(四)運用融合研判技術實現重點違法的精準管控。易肇事惹禍的“隱形險情事件”實現精準打擊,感知違法之后,發出違法告警,預判監控信息,利于民警對其及時落地管控。
今年以來,全市高速公路交通險情監測預警處置能力顯著提升。“浙里安行·護航平臺”自動觸發交通險情預警23萬余條,通過電話、情報板、導航、無人機等各類渠道干預提醒10.2萬次,處置事故、占道等高風險警情9020起,主動感知發現率達90%以上,交通事故總數、事故亡人數同比分別下降10.7%、62.5%。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能制造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智能制造網”,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9719789;郵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