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獨有偶,在日前舉行的“中國數據體育聯盟”成立暨中國數據體育高峰論壇上,與會的體育產業專家、投資人和從業者們,也對記者表達了相似的觀點。“現在體育產業正地與高科技結合,帶來了體育智能化的發展新趨勢。如能更智能化地采集和分析數據,利用數據實現增值服務,將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中國體育產業的持續快速發展。
體育產業投資熱潮涌動
過去8年的中國體育產業,經歷了“潮起潮落”的跌宕歷程——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給國內體育產業的刺激作用顯而易見。以占國內體育產業主導地位的體育用品業為例,公開數據顯示,2007年中國體育用品行業的銷售額為690億元,2008年達到910億元,2009年已突破至1110億元。
然而,體育產業的“黃金期”并未持續太長時間。事實證明,業界高估了后奧運時代的中國體育消費潛力,中國體育品牌從2010年開始經歷漫長的去庫存過程。直到2014年10月《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的出臺,才終于助推國內體育產業走出低谷,呈現出積極變化。
《2015中國體育產業發展報告》顯示,從2015年開始,受居民收入增長、消費結構升級和國家政策利好等因素影響,體育消費發展勢頭初現,體育產業尤其是體育用品業逐漸回暖。
隨著體育產業的快速發展,體育產業市場的投資熱情也在持續高漲。記者根據公開信息梳理,目前國內已成立了超過20家體育文化產業投資基金,基金規模累計超過400億元。從2015年1月到2016年3月的15個月里,在早期體育創業領域共發生了257起融資案例,金額超過174億元。
隨著巨額產業基金蓄勢待發,相關的體育產業投資并購也不斷出現。目前,除了萬達、蘇寧、樂視等企業在體育產業市場展開積極布局外,華人文化、紅杉資本、如深創投、平安創投等創投機構也開始在這一領域頻繁出手。以足球領域為例,目前英超、意甲、西甲、法甲和德甲等歐洲主流足球聯賽,都能看到中國資本的身影,甚至還創下一天之內3家歐洲足球俱樂部被中資收購的驚人紀錄。
體育產業投資人申燁表示,廣闊的市場前景是各路資本紛紛布局體育產業的重要原因,“隨著政策層面‘到2025年體育產業總規模將超過5萬億元’的遠景規劃出臺,未來10年有望成為我國體育產業發展的加速期。”
然而,在各路資本紛紛發力體育產業市場的同時,如何挖掘和完善盈利渠道,盡快解決商業模式不清晰、管理服務模式落后的短板,亟待業內人士正視。
“目前國內許多體育投資人缺乏對體育項目本身的了解,又缺少熟悉資本運作的跨界型人才,這對于體育產業投資的可持續發展非常不利”,國家體育總局體科所研究員李東健認為,未來體育與科技的融合發展將是產業升級的新增長點,“在新一輪的體育創投熱潮中,體育大數據值得重視。”
體育大數據有望成為新熱點
據記者了解,在各路資本紛紛布局體育產業市場的過程中,體育數據公司在今年成為了投資市場的“香餑餑”。從今年1月到8月,就有搜達足球、魔方元科技等4家體育數據公司成功融資。其中,魔方元科技獲得的華人文化B輪戰略融資更是高達億元規模。
《2015年中國大數據交易白皮書》顯示,2014年中國大數據市場規模達到767億元,同比增長27.83%。預計到2020年,中國大數據產業市場規模將超過8200億元,其中體育大數據將占據重要比例。在資本驅動下,“大數據 體育”正使中國體育產業迎來新一輪的變革。
“將大數據和體育訓練及職業賽事結合,是目前競技體育發展的趨勢之一。在全民健身領域,大數據的運用同樣擁有廣闊前景。”國家體育總局體科所研究員李東健認為。
近兩年來不斷投資布局體育產業市場的華人文化董事長黎瑞剛表示:“大數據、人工智能、機器學習等技術,將成為夯實體育產業技術基因的基礎以及行業發展的核心驅動力之一。對于體育產業來說,數據是核心的要素,扮演了整個產業的‘數據連接器’的作用。”
當然,較之于國外數據公司,中國體育大數據企業還有待進一步升級。例如在英國體育產業中,博彩業占據了很大一部分產值,這也是依靠于體育大數據的應用。因此,在國內體育市場還未實現個人數據運用的前提下,如何開拓更多盈利渠道,將是體育大數據企業需要解決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