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智能制造網 市場分析】在農業領域,機器人似乎已經開始成為智能時代的一種新風尚,在世界各地,有不少農場都投入使用了效率比農場工人高得多的機器人。
農業機器人成為時代新風尚 五大國家農林應用進程一覽
農業作為地球上古老的產業已經逐漸開始與新技術接軌。農業很快將發生變化,因為農民正越來越多的借助機器人進行工作,包括駕駛拖拉機、篩選可以種植的種子以及決定種植地點等。
資料顯示,2014年專業服務機器人銷量24200臺,銷售額37.7億美元,其中,農業機器人銷量和銷售額占比分別為28%和26%。在新的農業生產模式和新技術的應用中,農業機器人作為新一代智能化的農業機械必將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按照銷量年均12%增長,售價14萬美元一臺計算,至2021年,農業機器人的銷售量將超過1.4萬臺,銷售額將超過20億美元。
美國列克星敦市常青樹研究所的Susan Eustis稱:“在1950年每一位農民都必須為10位居民提供足夠的食物。但是到2014年,一位農民則需要滿足150位居民的食物需求。在未來十年里,我們認為技術進步可以讓每位農民為500人提供足夠的食物。”
另外,Eustis預測,到2020年農業將在機器人身上每年投入250億美元,這還不包含已經用于農業的無人機。可見,當前由機器人技術帶動的農業升級,正在為農民生活改善打開新空間。無論是美國、德國、英國、法國等發達國家,還是中國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農業機器人正呈現出蓬勃的發展態勢,市場空間想象力十足。
在日本,其農業機器人研究集中研究力量,共同實施開發計劃,目前居于世界各國。早在1995年,日報參與研究的私營農機制造商就達41家。研究的對象不單是農業機械,還包括與機械化作業效率有關的肥料、農藥等生產資料的開發。研究課題的設置涉及蔬菜、旱作水田、畜產和果樹等方面。
在美國,農業機器人的研究與應用處于前列地位。雖然目前無法做到農業耕作全過程的自動化作業,但是美國80%的大農場已普及“農業物聯網+機器人”技術,甚至部分產品出現了個性化定制。
例如,美國明尼蘇達州一家農業機械公司研制出了一款獨特的施肥機器人,它可以根據不同類型土壤的實際情況,制定不同的施肥策略。由于機器人可以科學配比出適量的施肥方案,幾乎不會再出現肥料浪費的情況,大幅度降低了農業成本。而且精通肥料學的機器人還知道如何施肥才能把對環境的影響降到低。
在英國,希爾索農機研究所研制出了一款可以高速采摘蘑菇的機器人,它的采摘效率是人工采摘的兩倍,每分鐘可以采摘40個蘑菇。這款機器人通過視覺圖像分析軟件來識別蘑菇的數量和等級,然后用紅外線測距儀測定蘑菇的高度,再由真空吸柄根據計算得出的具體情況確定需要彎曲和扭轉的力度,從而自動完成蘑菇采摘。
在法國,由于葡萄酒業十分繁榮帶動葡萄種植業的發達,因而農業機器人先應用于葡萄園。Wal-Ye是專為葡萄園所研發的一款農業機器人,從植株修剪、監控土壤情況到打理藤蔓的健康狀況,所有種植園工人能做的工作,Wal-Ye都能一手包辦。
在中國,農業機器人起步較晚,在研究與開發方面尚處于起步階段,在應用方面暫處于試驗階段。10月9日,農業部正式批準浙江創建全國農業“機器換人”示范省。之所以將試驗田選址在浙江,是因為在發展機制方面,它建立了以農業機械共同利用為主要特征的農機社會化服務機制,也是全國早開始探索這一機制的省份之一。農業部如今以浙江省開先例實行“機器換人”,今后將推行至全國。可見,為百業基礎產業的農業,其智能化改造空間巨大。
總體而言,農業機器人可以提高農作物的產生效率,減輕農民繁重的農活,對未來現代化農業建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隨著科技的進步,農業機器人必將在緩解人地矛盾、自然環境惡化、人口老齡化等問題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能制造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智能制造網”,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9719789;郵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