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智能制造網 學術論文】人工智能技術在近幾年的飛躍讓機器人越來越像人,但打造高仿真機器人,還需計算機專家、心理學家、認知學家、神經科學家和工程師等更多合作。有“靈魂”的機器人問世尚需時日。
AI助力機器人進化 高仿真產品何時走進現實?
3D打印的骨骼肌肉,人工智能提供全語音交互,嬉笑怒罵、流血流淚……近大熱的科幻美劇《西部世界》讓人看到高仿真機器人的未來。
片中名為“西部世界”大型高科技主題公園中,融合了人工智能、微機械工程仿生學、生物化學等技術的機器人接待員與真人游客上演著一幕幕亦真亦假的戲碼。
那么,這些明確知道自己是誰、周圍環境如何,以及有著人類情感狀態的高仿真機器人什么時候才能變成現實?
【超越“恐怖谷”陷阱】
打造高仿真機器人首先要做到外表像人。《西部世界》劇集中的機器人都由真人扮演,所以毫無違和感。可是,當在現實生活中面對一個“活生生”的高仿真機器人,恐怕很多人都會產生不適感,落入“恐怖谷”陷阱。
“恐怖谷”假設1969年由日本機器人專家森昌弘提出,認為機器人的仿真度越高,人們越有好感;但當仿真度超過一個臨界點時,這種好感度會突變成恐懼感,被稱為“恐怖谷”;隨后,當機器人和人類的相似度繼續上升,人類的情感反應又會變回正面。
此前,美國漢森機器人公司研發的機器人“索菲婭”就因“太像人”而驚嚇到眾多網友。“索菲婭”的臉結合了奧黛麗·赫本和漢森公司執行官戴維·漢森的妻子,能做出62種表情,皮膚采用該公司仿生材料。
網友們把索菲婭的各種表情截圖制作成表情包,稱其比很多演員演技還好。索菲婭還在接受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電視臺主持人查理·羅斯專訪時侃侃而談,展現了人機對話性能。
為避免高仿真形態下真假不確定性帶來的不安情緒,許多機器人專家在制造機器人時,都希望盡量避免機器人外表太過擬人化。不過,為了不斷試水新的仿真技術,機器人目前還在一步步接近“恐怖谷”臨界點。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發的第三代特有體驗交互機器人“佳佳”誕生于去年4月。身高1.6米的她膚白貌美,五官精致,初步具備了人機對話理解、面部微表情、口型及軀體動作匹配、大范圍動態環境自主定位導航等功能。
而被譽為日本“現代機器人之父”的石黑浩也一直致力于開發與人類高度一致的機器人。他甚至還研制出一個與自己完全一樣的機器人,全身有46處可以自由活動,皮膚由柔軟的硅膠制成,內部程序都是根據自己的動作設計而成。
石黑浩此前接受媒體采訪時介紹說,機器人目前已經可以模擬人類的面部表情和聲音系統,還能表達喜怒哀樂等情感。但現在這些都靠編程完成,機器人真正的自主智能化還需要一段時間。其中,“機器人如何像人類一樣進行交談是難的”。
【人工智能助力機器人“進化”】
除了擬人的身體,高仿真機器人還要有人類的“靈魂”,擁有接近人的行為表現。
人工智能技術在近幾年的飛躍讓機器人越來越像人,但打造高仿真機器人,還需計算機專家、心理學家、認知學家、神經科學家和工程師等更多合作。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機器人專家赫尼·本·阿莫爾認為,有“靈魂”的機器人問世尚需時日。
“以前做機器人都是機械控制的事情,現在核心的就是大腦。重點是跟人工智能的結合,把人的智能移到機器人上,”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所長徐波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說,“我們認為人工智能的創新目標就是模擬、學習、借鑒大腦。”
徐波介紹,現在的機器人領域還有很多傳感、靈巧執行等問題尚待解決。比如人拿一杯水只需幾秒鐘一氣呵成,而機器人要想拿一杯水則要被分成30個動作,每一步都需計算機的結構化編程、建模,終也做不到像人一樣靈活。核心還是要以一個智慧的大腦來改進機械、傳感參數與控制模型,加強對環境的感知與認知,“否則頭腦發達、四肢簡單也不行”。
雖然我們目前還無法擁有一個《西部世界》中的機器人接待員,但已擁有了愈加擬人的人工智能助手。隨著語音、圖像識別技術的發展,人工智能助手不僅可以進一步幫助用戶提升手機和電腦操作效率,解決更復雜問題,還會在理解人的自然語言方面更上一層樓,讓用戶感覺好像擁有一個有喜怒哀樂、可風趣閑聊的“朋友”。微軟小娜、蘋果Siri,以及亞馬遜語音助手Alexa都已初步實現這些功能。
至于《西部世界》中的高仿真機器人何時成真?美國人工智能研究人員戴維·萊維十分樂觀地預言,2050年之前人類將可與機器人“結婚”,“人工智能和高仿真技術將創造出的機器人伴侶,具有人類希望配偶擁有的一切品質,如耐心、善良、順從等,滿足人類各種需求”。
而漢森機器人公司則描繪了一個機器人社區的藍圖,在不久的將來,像“索菲婭”一樣漂亮的高仿真機器人可輕松勝任酒店前臺接待、博物館講解、老年人護理、教育和醫療培訓等工作。甚至你可能根本沒有意識到身邊的同事是個機器人。
(原標題:亦真亦假 高仿真機器人何時走進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