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智能制造網 智造快訊】在核工業中引入3D打印是當下多個大國不約而同的行動方向。各國的努力為核工業帶來一片新氣象。盡管3D打印在核工業的前景十分明朗,但由于目前其生產、質檢等環節尚缺乏統一標準,因此發展之路還存在不小的阻力,要實現大規模應用仍需假以時日。
助核工業萌生新氣象 多國發力加速3D打印應用落地
近些年,漸趨成熟的3D打印技術向多個領域進軍,頻頻與高科技產業融合,創造出諸多舉世矚目的成果。
核能被人類和平利用以后,由此誕生的核工業延續了核相關研究技術含量高、成本投入大的特點。從核電站的零件制造到核反應器的模型設計,再到核燃料的生產,每個環節都在不斷提出技術革新和節省成本的需求。這種情況自然而然適合3D打印入局來一展身手。事實上,在核工業中引入3D打印也正是當下多個大國不約而同的行動方向。各國的努力為核工業帶來一片新氣象。
早在2014年,英國便把3D打印用在了核設施中。與該技術在其他機械制造和維修產業的傳統用途相似,它首先被用于制造零部件,以替代出現故障的舊件。由于核設施的多數零部件都是一次性設計、生產的非標準件,因此用傳統工藝制作一個替代品價格高、難度大。3D打印適于小批量個性化定制的特點恰好契合核設施維修工作的需求。
美國核工業領域對3D打印的應用更為多樣化。除了零部件制造,3D打印還被用于模型測試。其實這也是3D打印在其他工業生產環節經常扮演的角色。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就用3D打印的核反應器塑料模型來為設計者的修改工作提供方便。較之于電腦中的虛擬模型,實體的3D打印模型更為具體直觀,且能在真實情景中接受相關測試,可為核設施修建的前期準備工作提供有力支撐。
至2016年10月,美國國家核安全局已經3D打印出2.5萬個零部件,由此節省了四千五百萬美元的成本,3D打印對美國核工業領域的巨大影響可見一斑。在此基礎上,美國業界繼續開拓:2017年6月,匹茲堡大學宣布將為核反應堆研發3D打印傳感器;9月,愛達荷國家實驗室宣布正在用混合3D打印技術生產更為安全的核燃料……美國業界的研究將3D打印注入了核工業的多個環節,收效顯著。
與美國一樣,俄羅斯也在積極研發3D打印在核工業領域的相關應用。2016年,俄羅斯國家原子能公司Rosatom宣布計劃將金屬3D打印技術用于核能業務,生產用于反應堆的零部件。早一批產品或于2018年投入使用。
我國對用于核工業的3D打印技術同樣高度重視。2016年1月,中國核工業集團成功造出3D打印CAP1400自主化燃料原型組件下管座,實現了我國3D打印在核燃料元件制作方面的應用。同年12月,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與南方增材科技有限公司聯合研制的3D打印反應堆壓力容器試件順利通過科研成果鑒定。業界取得的一系列成就有望加速核燃料元件的國產化進程,逐步擺脫對進口件的依賴。
盡管3D打印在核工業的前景十分明朗,但由于目前其生產、質檢等環節尚缺乏統一標準,因此發展之路還存在不小的阻力,要實現大規模應用仍需假以時日。此外,與3D打印槍支一樣,核工業的3D打印技術也存在被不法分子用于制造核武器的風險,因此其不僅需要政策跟進以加快引導,還有待樹立法規以加強管制。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能制造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智能制造網”,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9719789;郵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