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智能制造網 企業動態】1月17日,正在計劃開通順風車業務的哈啰出行宣布,其車主招募注冊量在20天內已經破百萬。
哈啰順風車注冊司機破百萬,已成滴滴大競爭對手
璽哥認為,車主注冊量快速破百萬的原因有三:
1、春節大遷徙,順風車是剛需
2019年春節即將來臨。春節假期向來是中國城鄉之間、跨城、跨省交通出行集中的時期。僅以2018年的數據來看,全國旅客運送人次直逼30億大關,這相當于歐洲+美國+日本人口總數的3倍還多!如此巨大的交通需求,歷年都給交通運輸部門帶來壓力。自2016年順風車這種新出行模式出現以來,每年春節都有大量乘客出于時間性、舒適性、安全性等多種考慮出發,采用這種方式返鄉、回城。
已經下線的滴滴順風車,曾經就在前幾年的春運中,發揮了很大的壓力舒緩器作用。2016年春運期間,滴滴順風車總共運送190萬人回家以及返城;到2017年,這個數字上升到了848萬人;而2018年春運,滴滴順風車運送的人數更是達到了3300萬人次,是前兩年總和的三倍??梢婍橈L車在春運中發揮的運力補充作用,已經可以與一家航空公司相提并論了。順風車,無疑已經成為春運期間人們跨城、跨省出行的剛需。
2、滴滴順風車被下線,用戶和司機都需要出口,哈啰順風車成為了承接平臺
從初的190萬人次,兩年內上升到超過3300萬人次,春運乘坐滴滴順風車的人越來越多??删驮谶@個當口,滴滴卻由于自身管理和產品邏輯的問題,連續出現重大安全事件,不得不緊急下線了順風車業務。2019年春運臨近,從前幾年的發展趨勢來看,今年春節期間人們對順風車這種出行方式的剛需,還會有一個更大的上升。無論返鄉回城的民眾,還是需要賺錢的司機,都需要一個出口。
哈啰順風車在此時一推出,自然備受關注。注冊車主短時間內突破百萬,說明各方都已經把哈啰視作承接滴滴順風車的佳選擇。
3、背后阿里的哈啰出行具有強大號召力
璽哥認為,哈啰順風車之所以對車主們有這么大號召力,除了春運期間巨大的需求驅動外,還有一個原因不可忽視:哈啰出行背后的阿里。眾所周知,阿里巴巴是哈啰出行大的股東,而且在阿里系螞蟻金服的領投下,哈啰出行近期還得到了40億元的融資。
哈啰出行并不是單打獨斗,而是作為阿里生態的一個成員而存在。車主和用戶們能對哈啰順風車感到放心,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哈啰在順風車的車主注冊時引入了阿里生態的芝麻信用體系。這增強了車主、乘客之間的信任感,也增強了安全性。實際上,無論司機還是用戶,他們的手機里早就安裝了阿里系的各種應用:用于地圖導航的高德地圖、購物方面的淘寶和天貓、用于生活服務的口碑餓了么……凡此種種,讓人們對阿里系整個生態都感覺到熟悉而親切,對哈啰順風車這個阿里系成員,自然就會產生心理上的接近感。阿里系的整體實力和各種高頻應用,無形中成了哈啰出行品牌的強大支撐。
哈啰順風車的幾大不同
自從滴滴因為幾次惡性事件不得不下線順風車業務后,各界對順風車這種出行方式也出現了一定程度的“戒心”。但正如璽哥在之前的文章中所言,哈羅出行和滴滴順風車在本質上是不同的——哈羅順風車與滴滴順風車在對乘客需求和司機需求匹配上邏輯是有區別的。更注重用戶、車主實際需求,也更純粹。
除了在對乘客需求和司機需求匹配上邏輯上不同外,哈羅順風車還有以下不同。
1、更注重安全
哈啰順風車相關負責人表示,在社會上高度關注的順風車安全業務中,哈啰出行做了一系列規范和專業技術設定,如從產品定位上杜絕順風車業務的相關社交功能、針對車主審核建立一整套嚴謹且完整的審核標準、設立7X24小時安全應急專線、技術化的安全預警等。
2、盈利模式不同
除了更好的安全性外,哈啰順風車在盈利模式上也與滴滴完全不一樣。以前滴滴的順風車業務,是直接從乘客車費中抽取傭金。這種做法既讓乘客加重了負擔,也令車主感到不滿,影響他們的積極性。而哈啰則不同,它可能先做免費平臺,先積累用戶,然后通過企業掙錢,。而不是像滴滴那樣,直接從乘客的車費中抽取傭金。
哈啰順風車目前主要與嘀嗒出行合作,為出租車公司提供技術服務、為其提供技術賦能,并通過此向出租車公司收取服務費,這就讓車主、用戶們樂于使用其服務。長遠而言,哈啰出行的目標是通過與出租車公司的合作,發力汽車金融,為體系內的乘客司機提供與汽車相關的保險、理財等產品,其盈利模式有更多的可能性。
3、體系更有保障
據了解,2018年12月26日哈啰出行App升級的新版本中,不但增加了順風車頁面,還在各地陸續開啟順風車司機認證。在招募上,順風車司機注冊需要這“三證”:身份證、駕駛證、行駛證。這三個證件按照要求拍照上傳就行,同時,還需要上傳車輛的不同角度照片,完成后等待審核。
從哈啰順風車的車主注冊界面上我們可以看到,系統要求注冊必須通過芝麻信用認證。這種做法,一方面能夠為乘客和司機帶來更大的信任度,讓順風車的安全系數得到提高,同時也為市場引入了新的管理和約束機制。在璽哥看來,隨著順風車業務的推廣,芝麻信用甚至可能成為行業的新標準。顯然,哈啰出行依托阿里生態所建立起的體系,對乘客和車主都更有保障。
哈啰出行將成滴滴大競爭對手
回顧哈啰出行這兩年的發展,先是在單車領域里擊敗摩拜、ofo,然后開始進軍網約車、順風車市場,后面再與高德地圖互通,打造成哈啰出行,其在阿里系整個大出行布局中的位置感已經逐漸清晰。
哈啰截止到2018年的年中,已經實現了超過500萬輛單車的投放,覆蓋300個城市和260個景區,并實現了注冊用戶超過2億、日訂單量2000萬單的業績。有了智慧單車這個入口,加上助力車、網約車、順風車等多個入口,哈啰將能向滿足用戶多元化的出行需求,將城市智慧交通體系串聯起來。
現在的哈啰出行APP界面上,已經有的是單車、助力車和打車三個入口。自從9月份接入首汽約車、嘀嗒等網約車出行平臺的入口后,與這兩者的流量實現了打通,哈啰在網約車領域的布局已經成型。這一切對致力于打造“大出行”的滴滴來說可不是好事。
除了在出行市場上已經與滴滴形成競爭外,哈啰出行2018年上半年在申請“哈啰”系列商標名時,將“保險、金融、不動產”也囊括進了商標類別中。這說明,哈羅出行已經制定了利用網約車、順風車業務介入相關金融服務的設想。這一點上,雙方或許也將面臨直接競爭。
借助出行平臺為體系內用戶、合作伙伴提供融資、保險、支付和理財等多元化服務,本來就是滴滴大出行布局中相當重要的一環。為此,滴滴還針對司機、乘客推出了專門“滴水貸”等信貸產品,甚至還為保險公司提供保險查勘理賠服務。
以上只是雙方在可見領域可能發生的直接競爭。未來,隨著阿里、哈羅在出行市場上的進一步發展,雙方或將在大出行的各個細分市場上面臨哈啰的強勢競爭。
2019年,會是哈羅、滴滴的大爭之年嗎?
(原標題:哈啰順風車注冊司機破百萬,已成滴滴大競爭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