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媒報道,Stellantis集團計劃在歐洲推出使用成本更低的磷酸鐵鋰(LFP)電池的電動汽車。
Stellantis首席執行官唐唯實(Carlos Tavares)表示:“我們需要LFP電池,我們將使用LFP電池,因為它在成本方面更有競爭力,可以為中產階級生產價格更實惠的車輛。”
唐唯實并未透露Stellantis何時會在歐洲推出搭載LFP電池的車輛。他表示,現在唯一的問題是從歐洲還是其他地區采購電池。
Stellantis的“電池局”
Stellantis集團為全球第四大汽車制造商,旗下有多個汽車品牌,包括DS、標致、雪鐵龍、Jeep、菲亞特、克萊斯勒、瑪莎拉蒂、阿爾法·羅密歐等14個品牌。
據Stellantis集團Dare Forward 2030長期電動化轉型戰略,其將逐步按計劃將14個品牌完全電動化,其中阿爾法·羅密歐、DS、藍旗亞和瑪莎拉蒂將從2025年開始僅推出純電動車;Abarth、雪鐵龍、菲亞特、Jeep、歐寶、標致和沃克斯豪爾將在2026年停止推出內燃機新車。
由此,Stellantis的目標是:到2030年,在全球擁有超過75款(美國市場25款,全球其他地區50款)純電動汽車,并使純電動汽車銷量達到500萬輛。Stellantis目前在市場上擁有23款純電動汽車,計劃到2024年底將其純電動車型增加一倍以上達到47款。
車型的規劃清晰明了,與電動汽車密不可分的動力電池同樣規劃明晰,即Stellantis將集中在北美和歐洲兩個市場,建立電池生產基地以及供應鏈保障。其中,Stellantis規劃北美電池產能為150GWh,歐洲產能為250GWh。
目前,Stellantis的電池供應商包括寧德時代、瑞浦蘭鈞、蜂巢能源、三星SDI、LG新能源和ACC等。
而被寫入戰略計劃書中的電池供應商僅有ACC、LG新能源和三星SDI,Stellantis將與這三家供應商建立5座超級電池工廠。
ACC成立于2020年6月,Stellantis集團、梅賽德斯-奔馳和多元化能源公司道達爾為其三大股東,分別持有ACC三分之一的股權。由于梅賽德斯-奔馳的投資,Stellantis集團和道達爾承諾到2030年將ACC的電池產能至少提高到120GWh,接近原來的兩倍。目前ACC規劃建設三座超級工廠,分別位于法國、德國和意大利。其中位于法國杜夫林(Douvrin)的第一座工廠將在今年下半年開始制造原型電池,并從2024年開始全面生產。
LG新能源和Stellantis集團此前宣布雙方已簽署具有約束力的最終協議,將合資建設加拿大境內第一家大型的電動汽車電池制造廠,以滿足Stellantis集團在北美地區的大部分汽車生產需求。該工廠預計將投資逾50億加元,規劃年產能超過45GWh,預計工廠將于2024年第一季度投產。
三星SDI則是在2022年5月與Stellantis達成協議,計劃在美國印第安納州建立第一家美國電池廠。
寧德時代亦正在歐洲進行擴張,其德國工廠已于去年12月實現電芯生產,該工廠產能為14 GWh。
瑞浦蘭鈞已在2022年下半年完成了Stellantis的歐洲電動車項目的量產配套。
蜂巢能源已與Stellantis集團達成總額約160億元的動力電池訂單,并早已公布了在德國建設電池工廠的計劃,投資額為20億歐元,計劃在2023年前全部建成。
至于電池技術路線,目前Stellantis計劃從ACC的三個超級電池工廠采購NMC電池,LG新能源、三星SDI、寧德時代和蜂巢能源的工廠并未透露將生產哪種類型的電池。
在固態電池方面,Stellantis依然將圍繞ACC展開布局,當然還包括Factorial這家企業。Stellantis和梅賽德斯-奔馳于2021年1月21日領投了Factorial這家美國固態電池初創公司2億美元的D輪融資。不過兩者的規劃不一樣,奔馳的目標是在未來5年內將該技術引入批量生產,而Stellantis希望在2026年前推出固態技術。
LG新能源研發無鈷LFP電池
在Stellantis的電池供應商中,LG新能源和三星SDI兩家擁有韓國電池企業的“基因”,即一直更“偏愛”三元電池,對于LFP電池的興趣并沒有那么濃厚。但LFP電池在近幾年內實現了對三元電池的逆襲,迫使韓國三大電池企業開始考慮增加電池技術路線。
三星SDI正在開發一種錳含量更高的電池,從而降低價格較高的鈷的使用量;SK On也在考慮各種計劃,包括開發LFP電池。
LG新能源此前已經計劃在對儲能系統(ESS)市場上引入LFP電池。日前更有外媒報道,LG新能源正在開發使用無鈷陰極的軟包磷酸鐵鋰電池,目標是能量密度超過寧德時代同類產品的20%,并向特斯拉供貨。
目前LG新能源主要的產品為鎳基、鈷基和錳基電池,而無鈷磷酸鐵鋰電池相比目前的磷酸鐵鋰電池能夠進一步降低成本,是當前業界,包括特斯拉與寧德時代等正在推進的方向之一。
不過,LG新能源母公司LG化學曾透露,公司目標是在2025年之前開發出無鈷鋰電池陰極材料,因此無鈷磷酸鐵鋰電池最終量產可能要在兩到三年后。
LFP電池為王局面平穩
根據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下稱“動力電池聯盟”)數據,今年1月國內三元電池產量9.8GWh,占總產量34.8%;磷酸鐵鋰電池產量18.3GWh,占總產量65.0%。
裝車量方面,1月,我國三元電池裝車量5.4GWh,占總裝車量33.7%;磷酸鐵鋰電池裝車量10.7GWh,占總裝車量66.2%。
磷酸鐵鋰一直具有價格優勢,自磷酸鐵鋰電池能量密度取得突破后,便開始上演對三元電池市場份額的猛追直至超越,到現在已經保持了近兩年的領先。當然,比亞迪和特斯拉這全球兩大新能源汽車巨頭對磷酸鐵鋰電池市場也有著極其關鍵的推動作用。
同樣是來自動力電池聯盟的數據,今年1月磷酸鐵鋰電池裝車量比亞迪占比過半,達到51.52%,寧德時代占比33.63%。而據乘聯會數據,今年1月比亞迪電池自用的比例高達94.4%,特斯拉占到寧德時代電池裝機總量的22.7%。
當前中國在全球磷酸鐵鋰電池生產中占據主導地位,根據電池材料分析公司Benchmark Minerals的數據,中國將占今年全球磷酸鐵鋰電池供應量的99.5%。并且,該公司預計,到2030年,中國磷酸鐵鋰電池電池的產能將占全球規劃產能的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