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中國石油以寧夏銀川寧東天然氣摻氫管道作為示范平臺,將氫氣以一定體積比例摻入天然氣之中,利用現有的天然氣管道進行輸送。目前,這條天然氣管道中的氫氣比例已逐步達到24%。也就是說,每輸送100立方米摻氫天然氣,其中就包括了24立方米的氫氣。經過了100天的測試運行,這條397公里長的天然氣管線,整體運行安全穩定。
當然,在了解這一重大突破之前,我們首先需要了解氫氣的運輸方式和成本。根據氫氣狀態不同,氫氣運輸可以分為氣態氫氣運輸、液態氫氣運輸和固態氫氣運輸。
氣態氫氣通常采用長管拖車和管道運輸;液態氫氣通常用槽車運輸;固態氫氣運輸可直接運輸儲氫金屬。
不難看出,使用管道運輸氣態氫氣是其中降本空間最大的運輸方式,但氫分子會溶于鋼中產生氫脆,超出鋼的強度極限,因此,現有的天然氣管道不能直接用于運輸氫氣,但如果在天然氣摻入氫氣,則可以有效避免這一問題。
據中國石油管道局設計副院長李國輝表示,預計管道輸氫量占比達20%時,約1000億標立方米,可解決資源錯配問題和調峰需求,同時,輸氫成本約為氣罐拖車的十分之一,一公斤氫氣每100公里費用,可以降低至每公斤0.5元以下。
據了解,截止到2022年底我國油氣管道的總里程達到18.5萬公里。以目前我國天然氣消費量計算,當摻氫比達到20%時,可運輸1000多萬噸氫氣,約合5600多億度綠電,氫氣成本也會大幅度下降。
而在制氫環節,來自光伏、鋰電等不同領域的企業,也在通過持續的技術創新降低綠氫成本,增加綠氫競爭力,助推全球氫能產業發展。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能制造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智能制造網”,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9719789;郵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