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浙江晶能微電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晶能微電子”)宣布完成第二輪融資。老股東高榕資本領投。吉利資本、廈門建發、春山資本、清控招商、普華資本、中美綠色基金、固信控股、中和萬方、湘潭產興等機構跟投。
晶能微電子表示,公司將按既定目標,扎實推進功率半導體的設計研發、模塊制造和上車應用。
作為吉利孵化的功率半導體公司,晶能微電子成立于2022年6月20日。該公司專注于新能源領域的芯片設計與模塊創新,以“芯片設計+模塊制造+車規認證”的綜合能力,開發車規級
IGBT芯片及模塊、SiC器件、中低壓MOSFET等產品,服務于新能源汽車、電動摩托車、光伏、儲能等“雙碳”產業場景。
需注意的是,晶能微電子成立僅一年時間,便已經完成了兩輪融資,動作不可不謂之迅速。
2022年12月15日,晶能微電子便宣布完成了Pre-A輪融資,由華登國際領投,嘉御資本、高榕資本、沃豐實業等機構跟投。該輪融資主要用于功率半導體模塊的研發投入、產線建設以及技術團隊搭建等方面。
事實上,融資的快速推進,也帶動晶能微電子在產品規劃、項目進度等方面的順利進行。
晶能微電子CEO潘運濱在去年底時透露,晶能多款產品將于今年裝車;今年3月,晶能微電子宣布其自主設計研發的首款車規級IGBT產品成功流片。
5月26日,晶能微電子還與溫嶺新城開發區簽訂項目合作協議,宣布將在溫嶺新城投資建設車規級半導體封測基地。
而就在不久前,6月13日,由晶能微電子全資持股的浙江晶益半導體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晶益半導體)成立,注冊資本5000萬元,注冊地址位于浙江省臺州市溫嶺市城西街道。有業內人士分析,這或許是為進一步推進吉利的車規級半導體封測基地建設。
密集布局背后,不僅體現著吉利押注汽車半導體、完善汽車芯片自給率的決心,也意味著吉利自身功率半導體產業鏈布局正在進一步完善。
吉利加碼功率半導體
在汽車的電動化發展中,功率半導體是電動汽車及充電樁等設備的核心部件,可以轉換電能、控制電路,具有處理高電壓、大電流的能力,重要性不言而喻。
受下游需求拉動,全球功率半導體市場規模穩步增長。根據Omdia、Yole數據,2021-2025年全球半導體功率器件市場將由259億美元增至357億美元,年復合增速約為8.4%。
然而龐大的需求碰上過去三年“芯片荒”,以IGBT為主的功率器件也成為最為緊缺的部分,缺貨、停產“折磨”之下,讓車企在車規功率器件方面的布局更為轟轟烈烈,吉利也不例外。
除了晶能微電子,早在2021年,吉利就和芯聚能半導體、芯合科技等公司合資成立了廣東芯粵能半導體有限公司,面向車規級和工控領域的碳化硅芯片制造和研發。
同年8月,吉利和國際功率半導體龍頭羅姆半導體集團達成戰略合作,將基于羅姆以碳化硅為核心的先進功率解決方案,開發高效電控系統和車載充電系統等。
2022年10月,吉利和華潤微電子簽訂合作協議,聯合設立汽車傳感器及應用實驗室,構建車規級功率半導體產業合作機制。值得一提的是,華潤微的IGBT產品也已進入吉利的供應體系。
今年1月,吉利還與積塔半導體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將共建國內首家汽車電子共享垂直整合制造(CIDM)芯片聯盟,設立聯合實驗室,聚焦汽車電子MCU、功率器件、SoC、PMIC等芯片的研究開發、工藝聯調、生產制程等。
未來,隨著吉利自身汽車半導體產業鏈布局的進一步完善,以及晶能微電子的投產,吉利所繪就的車芯產業鏈“藍圖”,有望不斷加持其汽車性能與產銷等方方面面。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5月,吉利汽車銷量交出了超過30%的同比增幅。根據吉利汽車數據披露,吉利5月乘用車銷量突破12萬輛大關,達到了120,053輛,同比增長約35%,環比增長約6%,連續4個月實現同比、環比雙增長態勢。其中,新能源汽車銷量達27,036輛,同比增長約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