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8月31日),隨著G55501次列車從福州南站開出,由中國鐵建所屬鐵四院設計的福(州)廈(門)高鐵正式進入運行試驗階段,福廈高鐵全線開通運營進入倒計時。
福廈高鐵北起福州市,途經莆田市、泉州市,南至廈門市和漳州市,北端銜接合(肥)福(州)、溫(州)福(州)鐵路,南端銜接廈(門)深(圳)、龍(巖)廈(門)鐵路,全長277.42公里,是中國首條設計時速350公里的跨海高鐵。
福廈高鐵是我國高鐵中橋梁結構最多樣復雜的高鐵,線路上橋梁林立,橫渡湄洲灣、泉州灣與安海灣,穿越烏龍江、九龍江等大江大河,飛越既有福廈、鷹廈、廈深等鐵路,橋隧比高達85.1%。
鐵四院設計團隊開展了海上大跨度簡支梁建造技術、獨塔混凝土斜拉橋裸塔轉體技術、耐海洋大氣環境腐蝕技術以及BIM技術、橋梁健康監測等專項研究,通過采用新結構、新技術、新材料,推動我國高鐵橋梁技術走向深海,填補了我國跨海高速鐵路建設的空白。
以泉州灣跨海大橋為例,泉州灣位于沿海高風速帶,風速大,風況復雜,全年6級及以上風力天數達91天。為保證橋梁在大風中穩固,保持動車高速運行的連續性,鐵四院設計團隊在設計跨海大橋時,采用了大量新結構和新技術。主梁采用流線箱形結構,并附加導流板、減振欄桿、拉索電渦流阻尼器等有效氣動措施,這些結構設計使橋體繞開風向,減少了復雜風環境下的風致振動。
作為中國智能鐵路最新科技成果的集成化應用,福廈高鐵將開行復興號智能動車組。設計團隊綜合應用智能傳感、地理信息、衛星導航、云計算等技術,建立了完整的大跨橋梁與軌道一體化健康監測系統,研發了集群式橋軌綜合監測管理平臺,對橋軌結構運營期間各項參數進行實時監測、動態分析、快速診斷,為大橋運營管理和養護提供科學依據。
據了解,福廈高鐵是中國“八縱八橫”高速鐵路網中沿海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建成通車后,福州、廈門將形成“一小時生活圈”,廈門、漳州、泉州閩南“金三角”將形成半小時交通圈。東南沿海城市群將串聯起一條“黃金旅游帶”,對服務“一帶一路”建設,促進東南沿海城市群快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原標題:福廈高鐵開始試運行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能制造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智能制造網”,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9719789;郵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