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零碳園區對提升企業和產品的綠色競爭力,加速工業結構及能源結構轉型步伐,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具有重要意義。2025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建立一批零碳園區、零碳工廠”。《江蘇省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2025年重點任務清單》提出,今年要建設10家以上零碳(近零碳)園區。近日,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家、省關于零碳園區建設工作的部署,無錫市出臺實施《無錫市零碳園區建設三年行動方案(2025-2027年)》(以下簡稱《行動方案》)。
一、建設思路
《行動方案》按照“改革創新、先行先試”“系統謀劃、分步實施”“雙輪驅動、協同推進”的思路,有序推進實施零碳園區建設各項重點工作任務。
一是堅持改革創新、先行先試。強化科技創新對節能減排降碳的支撐作用,鼓勵支持有條件的園區構建零碳智慧產業新生態、能源新格局和智慧管理新平臺,在地方碳考核、行業碳管控、企業碳管理、項目碳評價、產品碳足跡等方面先行先試,探索零碳招商、零碳供應鏈、零碳產品創新,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形成有效激勵約束機制。
二是堅持系統謀劃、分步實施。立足眼前,著眼長遠,分階段分步驟提出零碳園區建設三年目標任務,即保持即期目標和遠期目標的有機銜接,又將零碳轉型與經濟發展、技術進步、產業升級有機結合,以園區為載體率先推動能耗雙控逐步轉向碳排放雙控,循序漸進實現零碳目標。
三是堅持雙輪驅動、協同推進。堅持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結合。發揮政府引導作用,強化對零碳園區建設的政策支持,完善激勵機制,通過良性的反饋機制提升園區和企業零碳轉型發展動力。發揮市場主導作用,強化企業建設主體地位,鼓勵社會多方參與,實現項目共建、資源共享,通過有效協同創造良好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二、建設目標
《行動方案》分階段提出零碳園區建設目標任務。2025年,遴選15家基礎較好、意愿較強、潛力較大的園區開展零碳園區建設,13家工廠開展零碳工廠建設,推動8個源網荷儲一體化項目建設,培育8家注冊虛擬電廠,引進5家省級以上綠色低碳相關創新平臺(工程中心、重點實驗室、新研機構等)。到2027年底,完成10家以上零碳園區項目的建設與驗收,建成20家以上零碳工廠,建成10個以上源網荷儲一體化項目,培育20家注冊虛擬電廠,引進10家省級以上綠色低碳相關創新平臺(工程中心、重點實驗室、新研機構等)。
三、實施路徑
《行動方案》提出,以打造零碳園區為主要任務,圍繞能效水平標桿化、生產過程清潔化、能源供給零碳化、基礎設施綠色化、資源利用循環化、運營管理數智化6個方面開展建設工作,大力發展綠色低碳產業,構建零碳化能源供應體系,加快突破零碳關鍵技術,推動基礎設施綠色化轉型,優化資源循環利用效率,提升能碳數智化管理水平。同步推進零碳工廠、源網荷儲一體化項目、虛擬電廠、零碳服務機構4大配套行動。建立“1+4”工作體系,著力構建以園區為主陣地的零碳產業生態體系,以點帶面推動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加快綠色轉型。
四、保障措施
《行動方案》要求,零碳園區建設工作由市發展改革委統籌協調,牽頭負責零碳園區、源網荷儲一體化項目、虛擬電廠建設工作。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牽頭負責零碳工廠建設工作。市科技局牽頭負責零碳服務機構建設工作。對列入無錫市零碳園區培育計劃的園區,結合特色產業園區建設發展相關政策予以支持。按照績效評價結果,市級以“撥改轉”方式給予最高500萬元的獎勵,可與特色產業園獎補政策重復享受。按照組織申報、評審選拔、公示確認、建設實施、項目驗收、總結評估、復核提升的工作步驟,有序開展零碳園區、零碳工廠、源網荷儲一體化項目、虛擬電廠、零碳服務機構的建設工作。建立零碳園區梯隊培養機制,鼓勵符合條件的園區按照“市級—省級—國家級”梯隊創建零碳園區。加強全流程跟蹤評估,推動建成投運項目不斷優化提升,打造一批特色鮮明、指標科學、有復制推廣價值的試點。
五、指標體系
《行動方案》結合國家、省關于零碳園區建設的相關評價指標要求,按照約束性指標、重要參考指標、激勵性指標三類,提出了31項無錫市零碳園區評價指標。
原標題:《無錫市零碳園區建設三年行動方案(2025—2027年)》政策解讀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能制造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智能制造網”,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9719789;郵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