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書福表示,吉利已經構建了未來出行星座,吉利希望通過地面低空以及低軌衛星的無縫對接,加速構建面向未來的天地一體化立體出行的解決方案,全面提升智能出行的體驗。10月18日 10:45:29 吉利出行衛星低軌衛星
-
李彥宏認為,過去18個月,大模型領域的最大變化是回答問題的準確性,此前,人們總是擔心大模型的幻覺,但現在這一問題已基本被解決。10月17日 13:49:10 李彥宏大模型領域
-
SpaceX星艦“筷子夾火箭”技術的難點在哪兒?聽聽專家怎么說
對于SpaceX“星艦”的第五次試飛,國內藍箭航天朱雀三號火箭型號副總師董鍇就表示,此次試飛最大的亮點就是在前四次飛行的基礎上,成功完成了超重型一子級的回收和二級在預定位置的精準濺落——距離完全復用運載器僅10月16日 09:47:17 SpaceX星艦筷子夾火箭 -
Stellantis CEO:歐盟碳排放規定將歐洲汽車業成本提高了40%
來自中國的競爭也為歐洲汽車行業帶來了進一步的壓力。唐唯實表示,中國車企在電動車方面相較歐洲車企具有30%的成本優勢。10月15日 11:40:02 電動汽車 -
《新材料中試平臺建設指南(2024—2027年)》專家解讀系列文章之三:加快推動新材料中試平臺建設 助力新材料產業創新發展
加快中試平臺建設是釋放新材料創新效能和發展潛力的重要抓手。新材料產業具有更新迭代快、品種變化多、市場潛力大等特點,源源不斷的創新是新材料產業發展的內生動力。10月12日 11:33:36 新材料中試平臺 -
《新材料中試平臺建設指南(2024—2027年)》專家解讀系列文章之二:推進重點領域新材料平臺建設 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
新材料產業作為戰略性、基礎性產業,是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支撐;發展新材料產業是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增強發展新動能的重要途徑,對推動我國傳統產業升級、培育新興產業具有重要意義。10月12日 11:31:05 新材料中試平臺 -
中試已成為材料產業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薄弱環節。材料科技成果落地要跨越基礎研究—工程化—產業化各個階段,我國新材料論文、專利數量全球第一,擁有的科技人才數量遠超其他國家。10月12日 11:25:13 新材料中試平臺新質生產力
-
專家解讀 | 深入推進區域數字化協同發展,構建數字經濟發展新格局
9月12日,在重慶召開的城市全域數字化轉型現場推進會上,國家數據局局長劉烈宏表示,不同類型城市應更加注重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協同發展的推進城市全域數字化轉型。10月11日 08:21:59 數字經濟智慧城市 -
從人工智能熱潮中獲利頗豐的英偉達,也看好這一領域的發展前景,外媒最新的報道就顯示,在英偉達的人工智能峰會上,公司企業平臺副總裁兼總經理Bob Pette就表示,他預計人工智能技術在所應用的領域,將產生20萬億美10月10日 09:05:55 人工智能英偉達
-
“零碳新基建”是以實現零碳排放為核心,通過科技創新、新型商業模式,推動基礎設施的升級,構建一個高效、智能、零碳的基礎設施體系。09月30日 18:45:28 零碳清潔能源
-
聯想集團副總裁陳振寬指出,在混合式AI框架中,個人大模型和企業大模型,以及在其基礎上開發的個人智能體和企業智能體,將與公有大模型共存、互補,提供更加個性化的服務,同時在算力效率、成本考量、數據隱私等方面09月29日 09:06:22 混合式AI算力
-
面壁智能CEO李大海對話脈脈林凡:端側大模型中國與美國差距較小甚至領先
林凡和李大海均表示,在云端大模型領域,中國相對落后于美國1-2年,但在端側大模型領域,雙方差距不大,在部分技術方面,中國已經處于國際領先水平。09月26日 10:10:43 端側大模型 -
徐直軍認為,從商業應用角度看,從來沒有一項技術進步像AI一樣,在如此短的時間內產生如此大的影響。AI技術的持續進步正在推動各行各業智能化的不斷深化,正在走向全面智能化。09月20日 11:14:23 華為徐直軍AI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