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智能制造網 本站原創】在消費級無人機領域競爭白熱化的情勢下,工業無人機正成為各路資本青睞的新增長極。如今,工業無人機的市場潛力正加速釋放,發展前景十分廣闊。未來,在人工智能持續爆發的推動下,工業無人機有望向領域進一步突破。
工業無人機市場迎勢增長 人工智能成持續突破關鍵
隨著消費級無人機發展面臨突破困境,工業無人機開始重新崛起,并實現全新發展。與消費級無人機相比,工業無人機的應用技術門檻更高,應用領域也更加豐富。目前,工業無人機已經在地理測繪、電力巡線、應急通信、農林植保、消防、警用等諸多領域嶄露頭角。
工業無人機應用優勢顯著
工業無人機之所以能夠厚積薄發,成為市場新熱點,與其具備的用途廣泛、效費比高、無人員傷亡風險、生存能力強、機動性能好,使用方便等優勢密不可分。
具體而言,由于工業無人機無需載人飛行,留空時間也不會受到人所固有的生理限制,因此可省去駕駛艙及相關的一系列設備,從而降低飛機的重量和成本,以增強續航能力、提高市場競爭優勢。
此外,由于工業無人機在性能、硬件等方面都具備更高品質,因此可以適應更為惡劣的飛行環境。例如,當發生火災、地震、泥石流等復雜情況時,無人機可以用短的時間,大限度地接近災情現場,實施直接救援、處置,或是為后方決策提供重要的即時信息。
正因此,據中國智能制造網了解,在消費級無人機市場面臨一片紅海之際,各大無人機廠商都爭相加大在工業無人機領域的投入,以爭奪應用市場。眼下,工業無人機產業發展逐漸明晰、市場需求不斷涌現、技術標準建設加快進行、市場細分持續深入。在此積極形勢下,工業無人機正加速成長,未來發展潛力有望加速釋放。
工業無人機市場前景廣闊
隨著工業無人機行業不斷發展,應用領域持續拓展,現實需求加速擴張,工業無人機的市場發展前景也愈發廣闊。
國內方面,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7-2022年中國工業無人機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15年國內工業無人機銷售規模為16.31億,同比增了55%,2016年銷售規模達26.1億元,同比增長60%,預計我國工業無人機市場在未來十年會快速增長,2020年我國工業無人機或達到165億的市場規模。
國外方面,根據預測,工業級無人機的發展速度將超過軍用、消費級等無人機的發展速度,成為刺激各國經濟持續發展的重要產業。預計2017年,工業無人機的市場規模可達到35億美元左右。
人工智能將助推工業無人機新突破
其實工業無人機發展能夠如此迅猛,除了其本身具備的諸多優勢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得益于人工智能領域的爆發。
以往,傳統的工業無人機其應用場景相對局限,只能應用于一些簡單、難度低或技術含量不高的重復性工作當中。例如農業植保、森林滅火、監測巡查等。雖然工業無人機的應用能夠為相關工作帶來效率提升與便捷性,但是如果涉及到更深層次、更別的任務,傳統機型往往就無能為力了。
如今,隨著人工智能加速發展,深度學習領域也正加快突破,機器學習技術、機器識別技術等一系列前沿技術應用在工業無人機上,推動其在技術層面獲得巨大升級,應用場景也將更加豐富、多樣化,從而進一步強化功能,以完成更多更具科技含量的工作。
未來,隨著人工智能的持續進步,工業無人機將有望獲得更加有力的發展支撐,涉足于更加的領域,為人類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更為重要的作用,同時也推動市場的可持續發展。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能制造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智能制造網”,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9719789;郵箱:1271141964@qq.com。